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助人为乐模范吴锦泉:汗水换来一元二元 大爱播洒四面八方
2018-08-17 14:50:00 来源:

吴锦泉,男,1929年12月生,家住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晚年靠磨刀维持生活。2008年以来,他将自己走街串巷磨剪刀、菜刀积攒起来的收入,一次次为汶川、玉树、舟曲、雅安等灾区捐款,向身边有特殊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成为南通市年龄最长的红十字楷模,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中国公益良心奖”、2015年度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江苏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南通市第33次文明新风典型”等荣誉,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一、一辈子当好人、做好事


吴锦泉出生在一个乐善好施的农民家庭,父母生下6个孩子,又收养了3个弃婴,家境贫寒,“舀一瓢水9个孩子喝”的情景,至今还深深印在吴锦泉的脑海里。解放初期,南通一带“2号病”流行,村里死了人,病疫也将吴锦泉推向死亡线。邻居们闻讯,有的飞奔几里路去找医生,有的先用土方急救,终于让他死里逃生,捡了一条命。那时,吴锦泉就发誓,要做好人、做好事,报答乡亲们的恩情。


吴锦泉解放初就参加土改工作队,此后当生产队长、民兵营长、建筑站工程队长、种猪场场长等。无论是当农民还是当干部,他都坚持做好事。


早年做好事,吴锦泉从为乡亲们修桥补路做起。乡间小路,坑坑洼洼。吴锦泉上下班、外出,自行车后面总是绑着一把小锹,随时下车挖土填路。他家附近有一条百米长的小路通往乡办厂,路面狭窄,一到雨天总有人摔跟头。吴锦泉捡碎砖、拉煤渣,将这条小路填平筑实。乡亲们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也出钱加入到修路的行列。经过前后4个多月的时间,这条小路终于修成了宽阔的大路。村里灌溉渠边有一段50米长的小路,由于路面狭窄、不平,常有骑车上学的学生跌进渠水里。村里没钱修路,吴锦泉天天背建筑垃圾往那里送,后来打听到附近阀门厂有废砂处理,他一次花70多元买来废砂,将这段坑洼不平的小路修补拓宽。


二、一元一元攒,大把大把捐


吴锦泉虽然没文化,但他脑子灵,年轻时就是个木匠、瓦匠等手艺“样样会”。十三四岁时,他跟祖母学会了磨剪刀。


上世纪80年代末,年逾花甲的吴锦泉从乡针织厂回了家,夫妻俩靠种1亩多地和从乡敬老院退休的老伴百十元退休工资生活。吴锦泉操起了磨剪子、抢菜刀的旧业,每天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弓腰扛背,走街串巷,最远骑行30多里路。开始5角钱、1元钱地挣,多的一天能挣10元8元,少的一天只挣3元5元。


家里开支有老伴,吴锦泉的磨刀收入一分不动。听到哪个乡邻家里有难处,他总是慷慨解襄。20年前,老伴听说邻村有户人家孩子考上大学后,学费没凑够。夫妻俩一商量,把吴锦泉磨刀积攒下的500元钱,全部捐给了这位并不相识的乡亲。类似的事情在他身上不胜枚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吴锦泉萌发了捐款念头,可一时不知道往哪里捐。13日,他从广播里听到市红十字会在南通电视台设立募捐点的消息后,和老伴一起将床下布包装的硬币全都拿了出来,数了数,不足1000元,他立马跨上自行车外出磨刀,半天只挣到5元钱。14日一大早,他从家中骑车赶往城里,走一路问一路,两个多小时才找到募捐点。老人用一双严重龟裂的手打开布袋,“哗”的一声,一枚枚硬币倾泻出来。经清点,共有1元硬币902枚,5元纸币20张,合计1002元,这是吴老磨刀3个多月挣来的钱!在场的工作人员个个感到鼻子发酸。吴锦泉说:“我是个老党员,今年80岁,还能挣钱,这点钱就捐给灾区那些受苦的人吧。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点。”从此以后,老人一直关注并投身于慈善事业。


2008年12月向汶川灾区再捐1000元;

2009年2月向市儿童福利院捐1316元;

2010年4月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1000元;

2010年8月向甘肃泥石流灾区捐1000元;

2011年5月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3000元;

2011年7月向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捐300元;

2011年8月向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员爱心互助基金捐4000元;

2012年12月向“磨刀老人”微基金捐4210元;

2013年4月向中华慈善博物馆捐3000元;

2013年4月向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捐1966.2元;

2014年2月向“磨刀老人”微基金捐1001.5元;

2014年8月向云南昭通鲁甸地震灾区捐1213元;

2015年5月向红十字会捐1006.5元

2015年5月向“磨刀老人”微基金捐5148.4元;

2016年4月向“磨刀老人”微基金捐21385.7元;

2017年2月向红十字会捐3000元;

2017年2月向市儿童福利院捐1000元。

……

2008年至今,老人先后向社会捐款20多次,共93000余元,其中磨刀收入51000余元,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的慰问金42000元。


三、心中装他人,唯独没自己


吴锦泉用汗水换来一元二元的功夫钱,一点一滴积攒起来捐给他人,而他自己却省吃俭用,过着清贫甚至艰苦的生活。他家住的还是40年前盖的又矮又小的3间平瓦房,其中有一半砖头是他过去用几年时间从路边、桥头捡来的。小瓦房与周边邻居家的一幢幢小楼比反差很大,已成家的儿子几次要出钱为老人盖楼,均被他拒绝。


几年前,他家中除了一只有线广播外,没有一样电器。红十字会赠给他一台冰箱,他到处问人怎么用,一听说冰箱用电要给一笔钱,他干脆关掉不用。直到现在,家中没有洗衣机、没有空调。他平时种菜养鸡、养鸽,舍不得买肉吃。老伴5年前患癌症去世后,吴锦泉有了孤独感,每天喝一小杯酒,也只舍得买5元1斤的低档白酒。他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也不准子女为他买衣服。20多年来,他除了2012年4月上北京出席第七届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听说总理要接见,才花60元买了一双鞋子。他的衣服、鞋子大多是从拆迁工地上捡来的。


吴锦泉家中也遇过不幸,政府和社会给他送温暖,他总是不肯接受。2010年,吴锦泉的老伴患眼病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动手术,红十字会、医院及主治医生送来3000元。老伴出院后,他再加上1000元,共4000元捐给了村里困难户。2011年,老伴患癌症住进了市第二人民医院,他得知一病员家中很困难,便从身上掏出300元表达心意。医院给他慰问3000元,他又加上1000元捐给了医院党员爱心互助基金。许多人问他,老伴看大病花钱怎么办?他说,政府有保障,儿子肯花钱,不用大家操心。


吴锦泉在儿女身上花钱很苛刻,孙子、孙女尝不到他的一点“甜头”。小儿子是个转业军官,在浙江湖州安了家,这两年,一家三口回南通过春节。吴锦泉大年三十都给孙子吴山包1000元压岁钱,但孙子拿不到。他对孙子说:“这笔压岁钱我代你捐给红十字会,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买书包,给你发证书,上面有你的名字更值钱,压岁钱就算给你了。” 吴锦泉的善举对子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15年以来,儿子吴汉祥、孙子吴山先后给红十字会和“锦泉一元爱心社”捐款1万余元。


四、微爱博大引领社会,感天动地各方赞誉


吴锦泉微爱博大,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2010年,吴锦泉被南通市树为博爱典型、道德模范、文明新风典型,成为南通市公益形象代言人后,社会各界捐赠活动兴起高潮。2011年5月,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1000多户农民先后捐款14.54万余元,给村里困难群众送来温暖。市红十字会于2012年9月创建了“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截至目前,基金共收到各界捐款200多万元,惠及特困老人、困难环卫工人、重症患者、贫困学子等,“磨刀老人”也被注册为江苏省首个公益商标。2017年4月,港闸区唐闸镇街道西洋桥社区成立“吴锦泉爱心阅览室”,不到一月,有近500人给社区阅览室捐款捐书。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吴锦泉事迹,把磨刀老人和修车老人(胡汉生,已故)称为南通的“慈善双雄”。中央文明网、光明网、凤凰网于2016年1月7日同时发出“四万钢币筑起的人生高度”的报道。全国各地甚至国际友人对吴锦泉凡人善举反响强烈。2014年8月,马里共和国中医学博士、长期扎根在中国云南麻风病区的国际志愿者迪亚拉专程来南通,拜访与他同获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的吴锦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联合国驻中国人口基金会代表何瑞安以及省、市有关领导,先后看望慰问吴锦泉。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吴锦泉事迹高度肯定。2012年4月,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亲切接见吴锦泉,3次与他握手并合影留念。2014年11月,在首届中国公益年度颁奖典礼上,原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激动地拥抱了老人,祝老人健康长寿。2016年2月14日,央视举行“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第一个出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便是吴锦泉。

[责任编辑: 朱剑 ]
苏ICP备09007541号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