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老陈家的脱贫“秘籍”
2020-10-22 15:20:54 来源: 三圩村

  “老陈,你们家的母羊肚子鼓鼓的,快产仔了吧,你可得好生伺候着,它们可都是替你挣钱的主子哩!”这些天,家住三圩村16组的陈连康夫妇可忙得不轻,家里的母羊即将临盆,正当他们在地里埋头捣鼓羊草时,隐约听见有人搭讪,抬头一看,来人正是他们的老相识老黄!



  老黄原名黄汉冲,是街道农经站的一名资深干部,四年前,老黄多了一个新身份——扶贫干部,他的结对帮扶对象正是老陈一家。初识老陈那年,他们一家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六千。老陈年近六十,自身没啥手艺,妻子又是个聋哑人,儿子也没有稳定的工作,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契  机


  山羊养殖是海门农村地区的传统产业,门槛低、投入少、见效快。海门山羊肉闻名遐迩,市场前景广阔,不愁没销路,只要坚持养下去,最快一年就能实现收益。


  2016年,市里因地制宜,以地区特色禀赋为基础,为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免费提供苗羊和养殖技术指导,围绕山羊养殖实施精准脱贫。熟读政策后的老黄当即感慨道:老陈一家的脱贫机会来了!资金扶持到底是杯水车薪,老黄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他于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老陈,却没料到对方以“又脏、又累,不想干”为由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他的提议。眼前的倔老头,颇有一副宁受嗟来之食的架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盆冷水泼得老黄这叫一个透心凉。


劝  说 


  虽说吃了闭门羹,但帮助老陈一家顺利脱贫的大事可不能耽搁。一想到这里,老黄这泄了气的皮球立马又鼓了起来。可怎样才能转变老陈的思想观念,激发他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呢?第二次上门,老黄转换了思路,他耐心地给老陈算了一笔账:1头苗羊,只要好好饲养,等养大了卖掉,保底能有两千元的收入,5头羊就是一万元,外加母羊产下的小羊羔,保守估算能有五百元每头的额外收入。这对于人均年收入不足六千的老陈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最重要的是,这钱挣得有底气,不求人,是靠你们自己的双手挣来的!”看着老陈略有心动的神情,老黄立马又补充道:“政府会替你们购买山羊保险,这能免去你们的后顾之忧。”听完这番话,老陈的态度明显发生了转变:“要不,我先申请养几头试试看?”听罢此言,老黄终于舒了一口气。


脱  贫


  很快,老陈申请的5头苗羊拨下来了。自那以后,只要一得空,老黄就骑着他那辆旧摩托往老陈家转悠,听想法、提意见、出主意。老陈依旧嘴上不饶人,手脚却比以前勤快多了。2017年,老陈儿子经人介绍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同年,老陈又申请了5头苗羊,政府出资,给老陈家搭建了高架羊棚。老两口起早贪黑的辛勤劳作,也终于收获了回报——老陈一家在当年顺利摘了贫困帽子。


  2018年,街道改变原先政策,以资金扶持的方式支持低收入户自行购买苗羊,尝到甜头的老陈二话不说就往羊棚里添置了5头羊,在层层验收下,顺利获得了3500元的扶贫养羊款。2019年以来,老陈一鼓作气,每年都申请10头羊,就在今年,扶贫款涨到了每头900元,老陈家的收入也逐年上涨。天晴的时候,老陈会牵着这群“宝贝”去阳光下晒个日光浴,看着这些能帮家里实现增收的“钱罐子”,一向不苟言笑的老陈,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如今,老陈一家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过日子了。


  在三圩村,像老陈一样搭上产业扶贫顺风车的低收入户不在少数,得益于老陈的示范带头效应,全村15户低收入家庭中,一半以上都选择了山羊养殖。截至2018年底,三圩村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王雪)


[责任编辑: 朱剑 ]
苏ICP备09007541号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