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碧水蓝天 美丽南通
2021-01-13 14:39:44 来源: 南通日报

仰头见蓝、推窗见绿,空气越来越好、河水越来越清!这是过去一年中,很多南通市民共同的生活感受。这份幸福感,与监测数据同频共振。

2020年,我市AQI(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87.7%,同比上升6.9%,全年收获321个蓝天,连续三年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34μg/m^3,同比下降8.1%。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大力推进美丽南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守绿色发展理念

好山好水好空气,是南通引以为傲的生态底气。蓝天碧水,既看得见,也数得清。越来越多的蓝天数、持续走低的污染浓度,是全市各地、各部门勠力齐心、奋力拼搏的结果。

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南通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守护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研究生态环保工作。2018年初,南通市委、市政府率先在省内成立了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抽调人员、实体化运作,并“高配”了负责人:指挥长为市委书记和市长,督察长为市政协主席。

污染防治攻坚开始实施“季考核、年述职”工作推进机制,构建了督察、考核、问责“大机制”,层层压实环保责任。对督察和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由轻到重以工作联系函、交办单、督办单等方式交由责任主体整改,并适时组织“回头看”,对问题较为严重的,还同时提交市纪委监委跟踪督办。

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季度点评会,对各县(市、区)环境质量和环境问题整改等实行量化考核,不仅强化了组织领导,压实了责任,也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触角”延伸到了村、社区。

星光不负赶路人。南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受到省政府表彰,空气优良率保持全省第一,率先达到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1月5日,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专门向南通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感谢南通为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作出突出贡献。

打响三大攻坚硬仗

“这座城市越来越美了。”新南通人缪雯大学毕业后,沉醉于南通的“美色”留下就业。和她一样,许多外地人被江海颜值实力圈粉。这背后折射的,是我市矢志不渝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扛起了江海门户的“生态担当”。

水是生命之源,打好碧水翻身仗志在必得。2020年全年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255个,坚持截污控源、生态活水、清淤疏浚同步发力,聚焦不能稳定达标的13个重点断面,持续开展专项排查整治,确保问题不反弹。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整治,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深入推进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完成入江排口溯源监测2264个,入海排口溯源监测423个。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平均水质消除劣V类。

朋友圈屡屡刷屏的“南通蓝”,是我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最好注脚。2020年全年实施814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协同推进扬尘整治“654”专项行动会,建立“红黑榜”机制,综合运用信用、税收、行政处罚等手段,严控扬尘污染。开展柴油货车“410”专项行动,紧盯重型柴油货车、主要物流通道、重点用车企业、车用油品尿素4个领域,落实10项攻坚任务。加强机车尾气检测机构监管,对82家检测机构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立案查处32家,对14家实施停网整治。建立异常天气应急管控机制,落实强有力的应急管控举措,管控期间PM2.5浓度下降10微克/立方米,实现高峰削值。

土生万物,土壤是陆生生物的栖息地,推进净土持久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以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我市深入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企业地块信息核实1884个,现场采样地块183个,初步建立污染地块优先管控名录。完成重点单位地下储罐信息排查备案62家,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并公开325家。推进危废处置专项整治行动,建成如东、海门两个危废处置设施,新增危废处置能力4万吨/年,累计处能达30.1万吨/年,实现产废处废平衡。

作为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保障,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实现量与质的同步飞越,为精准治理、溯源分析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据统计,有各类空气自动监测站124个,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基本形成;有各类水质自动站108个,覆盖国控、省控、入江、入海主要断面;全市建成噪声自动监测站8座;建成11个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控设施,对377家重点排污单位、633家排污许可证重点单位实施自动监控,化工园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基本建成自动监控平台。

加快美丽南通建设

2021年,南通紧紧围绕美丽南通建设目标,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南通面对已有的漂亮成绩单丝毫不敢松懈。继续强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推进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完成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使得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深化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湾(滩)长制,组织实施区域治水工程,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建立健全危险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调查评估与风险管控,扎实开展重点地区和地块污染修复。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的关键期,必须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全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制控制线。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践引领区建设,推行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完善环境信用评级、环保总监等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探索环境管控单元(园区)总量控制制度,健全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健全市级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推进危废处置、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提升使用效益。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引导全民增强生态自觉。

生态环保建设任重道远。踏上新征程,我市正以更严要求守好生态本底,建设美丽江苏南通样板。发展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一种兼顾经济与生态、开发与保护的发展新路径,已然成为南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的绿色动力。

记者 朱蓓宁 彭军君


[责任编辑: 李天时 ]
苏ICP备09007541号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