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第二届南通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
2021-11-23 10:53:50 来源:

今年6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南通日报社、南通广播电视台七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南通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经过逐层推荐、公众代表投票、评审组投票、部门把关、组委会审定等程序,拟推荐郭鹏等10名同志为第二届南通市道德模范候选人,现特予公示。公示时间:11月24日至11月29日。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评议监督,如有意见,请于11月29日下午6点前实名向市组委会办公室反映。通信地址:南通世纪大道6号市行政中心1512室,邮编:226018;联系电话:85098592;邮箱:ntwmb@126.com。


第二届南通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2021年11月23日



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2人)


郭  鹏

郭鹏,男,1989年2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国网如东县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中心副主任兼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公司)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

建设“电力天路”,助力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郭鹏主动请缨援藏,担任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拉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堆龙德庆区项目经理,面对新农网工程建设任务异常繁重、有效工期短、施工环境艰苦等困难,郭鹏推行“全方位、保姆式”管理,吃住在海拔4000多米的施工现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现场难题保障工程进度,历时一年半,新建10kV线路170千米,新墩配变185台,户表改造12377户,工程有效改善了藏区电网的网架结构,提升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助力西藏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援藏期间郭鹏也将服务队的精神带到西藏,义务为藏族同胞检修家中线路,带着青稞面粉、牛奶到敬老院看望藏族老人,为拉萨SOS儿童村的孩子们捐款捐物,一声声“扎西德勒”架起藏汉两族的连心桥。

逆行“疫线”路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郭鹏带领队员们在“请战书”上按下手印自愿前往抗疫第一线,为全县120余处防疫值守点义务接电、到无物业小区24小时义务值守、为5家防疫定点医院、3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等重点场所进行多轮专项用电检查。不能奔赴武汉抗疫一线,服务队发出倡议,将募捐的31600元送到县红十字会,在得知县血库告急的情况后带头献血,近10000毫升血液成功存入县血库,以实际行动体现共产党员的担当! 

奔走小康路上,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郭鹏带领队员们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照顾烈士父母、助学贫困学子、结对弱势群体,不管份内份外,能帮就帮,先后对200多名困难群众开展精准帮扶,帮助他们整修内部电源线路、更换煤气罐、送生活必需品,捐款捐物百万余元。随着一批重特大项目相继落户,服务队成立项目保障组在重点项目开工前就与企业对接,进行“保姆式”服务,使企业客户从申请到完成送电的总时间,从5年前的98个工作日压缩至24个工作日,走在了全国电力系统前列;疫情期间,服务队实行“特快电力”服务,对691家企业完成变压器启停,对45家企业变更基本电费方式,1500余家企业享受到工商企业电价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4200万元,有力的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队先后获得“中国好人”“最美退役军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江苏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顾金珍

顾金珍,女,1949年1月出生,南通市崇川区幸福街道管园村七组村民。她曾是幸福街道卫生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深耕杏林四十载,医者仁心,兢兢业业。2004年退休后积极参加敬老爱老、助残帮困、环境保护、关爱困境儿童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于社会的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群众普遍赞誉。

有一次,她在电视里看到一则关于冬天街头弃婴的新闻,心里大为感叹,萌生了一个想法,要用自己的编织手艺,为那些需要温暖的孩子们织毛衣。从2016年3月开始,她用1900多个日日夜夜,亲手织就了160余件毛衣,一次次为福利院、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去温暖,毛衣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她的心血,为了让孩子们穿在身上更加平整舒适,每一件织好的毛衣她都贴心地洗涤、晾晒、熨烫,再整整齐齐地装进独立的包装袋中,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顾金珍为“毛衣奶奶”。

顾金珍的爱心行为感染了身边很多人,在她的影响下,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会将家里闲置的毛线拿来送给她,有的也加入到织毛衣的队伍中,一起实施公益,一起开展志愿服务。为困境儿童点亮微心愿,为他们送去书包、学习用品,送去心仪已久的玩具;一起裹粽子,做香包,送给村里的困难老人;立夏时义务指导孩子们编织五彩蛋兜;义务参与调处邻里纠纷,左邻右里和睦友爱……

新冠疫情爆发后,她主动“请战”,重披白大褂,积极投身防疫一线,从发放宣传手册,为来往人员测量体温,到利用自己的专业医学知识耐心细致地指导村民防疫,她不仅是“宣传员”,“卫生员”、“指导员”,更是活跃在一线的“防控员”。看到村里的工作人员防护物资日益缺乏,她急在心里,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到防护口罩和护目镜,定向湖北捐款5000元,赢得了社会群众普遍赞誉。

顾金珍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疫情面前,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她把帮助他人当作一种快乐,不分份内份外,几十年如一日,这就是顾金珍,一个平凡、乐于助人的老好人。她常说:“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虽然有点累,但我的内心是快乐的。”

顾金珍先后被评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她的事迹被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妇女报、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新华社全媒体推送点击量超百万。




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2人)


孙士冲

孙士冲,男,汉族,1964年4月出生,现任通州执法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临危不惧斗歹徒。2020年7月2日凌晨1时33分,正在G15高速先锋收费站参与防疫执勤的孙士冲,突然看到一男子正手持长度约100公分的日本武士刀袭击同在卡口执勤的警察。警察已经身中数刀,浑身是血,情况十万火急。56岁的孙士冲未曾丝毫犹豫,便赤手空拳、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与歹徒搏斗。共同执勤的护士长朱燕飞回忆说:“当时歹徒还在发了疯似的追着砍人,我看到孙士冲整个左臂粉碎性骨折,血管、神经基本全部被砍断,仅剩5cm皮肤和肌肉相连,鲜血喷涌而出,因失血过多,他脸色惨白直冒虚汗。”作为一名有19年军龄的退伍老兵,危难时刻,他心怀一腔热血,挺身而出,奋力与行凶歹徒搏斗,续写了军人的英雄本色。

舍小家顾大家,勇赴抗疫一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大考,“我是党员,是退伍军人,又有抗击非典的经验,必须让我先上!”作为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克服老母亲年迈体弱、妻子骨折卧床休养的困难,主动请缨替换先前参加防控任务有病在身的老同志;在大队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紧缺的特殊情况下,他又一次为大队领导排忧解难,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本色。“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老书记、老党员孙士冲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使命,用他瘦弱的身体和刚毅的党性坚守在抗“疫”一线。自2020年1月30日至7月1日,累计检查车辆3285辆,检查人员5297人,用实际行动兑现了“疫情不除,我们不退”的庄严承诺。

工作中,他像一头不知疲惫的“老黄牛”,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身先士卒的工作风范,默默守护着交通运输的安全发展。“冲锋在前、能吃苦、老实、低调、务实、不计个人得失”便是他的处事“标签”。“主动担当、履职尽责”是他一以贯之的态度,在治疗休养了8个月后,他带着伤主动回到工作岗位,“没关系,我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还能贡献余力、发挥余热”。生活中,他却是一位“热心的老大哥”,积极主动指导、帮助同事们,多次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他用坚定信念和无悔付出让“橄榄绿”、“交通蓝”、“党旗红”交相辉映。

孙士冲多次被通州区交通运输局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年1月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


陈鹤飞

陈鹤飞,男,1966年9月出生,吕四港镇巴掌村村民,个体水电工。

5月6日中午12点左右,启东市吕四港镇巴掌村6组村民陈雪辉在家中土灶上煮饭时,火星飞溅引燃堆在灶旁的柴堆,瞬间大火上蹿,屋顶冒出滚滚浓烟。此时,北宅的陈鹤飞正在午休,听到呼救声,连忙赶到现场与周边邻居一起提水灭火,但熊熊的火势已经延至室内屋顶,一时无法控制,眼看着就要从厨房蔓延到卧室。

紧急关头,陈鹤飞飞快拉来一张梯子,快速爬上屋顶,徒手就将瓦片揭开,让邻居金永昌拿来水管试图冲灭瓦片下着火的油毛毡,琉璃瓦滚烫灼热,他丝毫未觉察疼痛,依然忙着揭开瓦片。在水力冲击下,火苗渐渐势弱。此时意外发生了,由于长时间扑救,陈鹤飞体力消耗太大,正准备从屋顶往下挪时,在水滑的琉璃瓦一个趔趄,陈鹤飞整个身体后仰从屋顶上重重地摔了下来。顿时,他的后背一阵剧痛,全身无法动弹……幸好消防车、救护车及时赶到,陈鹤飞被赶来的医务人员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经诊断,陈鹤飞为腰椎体爆裂性骨折,伤势严重。救火受伤后,陈鹤飞从启东转入上海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住院一周,共花去医药费近六万元(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这对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早在陈鹤飞住院期间,吕四港镇党委政府和巴掌村第一时间组织发动镇村干部和群众为“救火英雄”捐款,通过启东融媒多平台媒体报道后,不少社会爱心团体和个人也纷纷伸来援助之手。面对这样的关怀和慰问,陈鹤飞颇为感动,“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却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如此多的关爱和温暖。”

陈鹤飞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在群众危难时舍身相济,用鲜血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正气歌。“社会给予我的关爱,现在我将它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截至目前陈鹤飞已收到爱心款15万余元,除去所花费的住院医疗费,他把全部剩余爱心款9万余元捐至吕四港镇慈善基金会,其中向失火的陈雪辉家庭定向捐助3000元用以房屋修缮。

在陈鹤飞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扶危救困、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体现了舍己救人、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他的英勇之举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为一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注入了强大推力。

2021年陈鹤飞先后获评启东市最美家庭、启东好人。



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2人)


沈建平

沈建平,男,1962年08月生,群众,临江镇鹤丰村理发店理发师。3元钱理一次发的收费,这一干就是将近20年。

今年60岁的沈建平,是鹤丰村1组村民。他27岁时学习理发手艺,后来在上海开了一家理发店,生意不错。2002年,因家中母亲年迈需要照顾,沈建平放弃上海店铺,回到老家,利用自家的屋子开了理发店。母亲就住在隔壁屋,方便照顾。

沈建平的理发店没有豪华装修,理发台前,放着一些最基本的理发、刮胡子工具和两张理发椅子。沈建平说,在他这里,洗头理发再加上刮胡子,收费3元。说到为何多年来一直坚持3元收费,沈建平坦言:“做生意要讲诚信,做的事情没变,钱怎么能多要?”“都是冲着沈师傅的手艺和诚信的收费来的,他不看重金钱,为人民服务,是我们这儿的活雷锋。”“3元理一次发”,街坊邻居口口相传,许多人慕名而来,成了最好的口碑广告。

沈建平的诚信理发,让他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不仅仅是本村的,不少邻村的,其他镇上的,甚至在海门城区的,许多人慕名而来。住在离店10多公里的临江镇上的沈师傅,在这里已理了近十年的头发了,沈师傅对沈师傅的手艺赞不绝口!“沈师傅人特别实在,不管外面理发怎么涨价,他就是不涨价,春节也是,手艺更是没得说,几十年的老师傅了,现在很多年轻理发师不会刮胡子,但是沈师傅就会。”

享受3元理发的,不光有本地人。临江镇上有不少外地人打工,对于来这里理发的外地人,沈建平说,自己也是一视同仁,不会多收一分钱。“即便开着轿车过来的,也是一样收费。”

享受3元理发的,不光有本地人。临江镇上有不少外地人打工,对于来这里理发的外地人,沈建平说,自己也是一视同仁,不会多收一分钱。“即便开着轿车过来的,也是一样收费。”

来沈建平店里理发的,一般以中老年人居多。考虑这些顾客群体大多起得早,喜欢在早上散步或者买菜的时候过来,沈建平特意将店里开门营业的时间提前到了早上四点。

诚信经营,贴心服务,沈建平赢得的不止口碑,还有人心。据介绍,正常情况下,店里一天能有四五十名顾客,最多的时候超过70人。有时即便不理发,附近的人也喜欢到店里和沈建平聊聊天,不少人还把快递直接寄到了店里。

“3元理发你会一直坚持下去吗?”每当面对大家同样的问题,沈建平总是笑着回答道:“只要店开在这里一天,我就不会涨价。”

2021年,沈建平被评为“南通好人”。



丛慧玉

丛慧玉,女,汉族,1952年11月生,如皋市如城街道方庄村村民。她用8年近3000个日夜起早贪黑的辛勤劳作还清了亡子留下的巨额债务,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信义始终大如天,再平凡的人也该活得顶天立地。

2011年,丛慧玉的独子意外去世,留给夫妻俩无尽的伤痛和年仅6岁的孙子。刚料理完儿子的后事,债主就找上门来,丛慧玉这才得知,儿子经营装饰公司欠下了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50多万元债务。因为放弃了对儿子财产的继承权,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老两口并没有“子债父母偿”的义务,但丛慧玉夫妇不这样想:“人家挣钱不容易,再难也要还。”先用儿子的死亡赔偿金、到账的一笔工程款以及向亲戚借来的9万元,还清了银行贷款和欠款。这时家里已没有存款,但孙子要上学、几个工人的工资还没还。丛慧玉和丈夫决定打工赚钱。

60岁的小学文凭农妇,找工作谈何容易。一家小饭店的老板听说了她的遭遇后,破例收留她成了饭店的一名“超龄洗碗工”。每天凌晨3点多,丛慧玉就起床打理菜地,白天去饭店洗碗、洗菜,晚上11点回到家,戴着头灯下地干活。

可丧子之痛尚未抚平,2016年,丈夫又因交通事故意外去世,坚强的丛慧玉再次独自扛起儿子的债务。

丛慧玉家位于城郊结合部,还有2亩多地,为了尽可能地增加收入,她打起了提高复种指数的主意,一年四季轮作蔬菜,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把收上来的蔬菜,踏着三轮车到农贸市场去卖。

“我把牙缝儿里挤出来的钱,也用在还债上。”平常,丛慧玉经常酱油挂面拌一拌就是一顿饭,日常生活能简则简。9年来,她已经记不清还了多少钱,500元、3000元、1万元……只要有人拿着借条登门,她就想尽办法把钱还上。“我现在身体还好,只要还能干得动,一年能赚1000元,我就还1000元,一年能赚2000元,我就还2000元。”

“现在我已经没有大额外债了,”2019年7月,丛慧玉终于可以笑着对旁人说,“亲戚们帮助我的几万块钱可以卖菜慢慢还。”这么多年来,她终于体会到“无债一身轻”的滋味,她乐观地说:“苦日子已经挨过去了,以后只会越来越好。”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丛慧玉第一时间主动找到村干部报名,成为了村居疫情防控志愿者中的一员。“这些年左邻右里帮了我不少,现在我有时间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回报大家,不算什么。守住小卡口就是保护大家的安全。”年届花甲的丛慧玉,选择用最坚强的方式,以诚信的力量笑对生活、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

2019年9月,丛慧玉获得“第四届如皋市道德模范提名奖”;2020年4月,丛慧玉获评“江苏好人”;2020年8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2人)


贾东涛

贾东涛,1974年生,河北唐山人,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法医专业,1998年参加公安工作,一直从事刑事技术工作,现任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贾东涛用他的敬业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了做实验,他长期住在了实验室,长时间的弓腰实验让他的背呈现病理性弧度,经常腰酸背疼;在没有新鲜血液的夜晚,他就抽自己的血做血型实验;锤子、榔头、砂纸、手术刀……这些木工瓦匠的工具他都琢磨研究,成为尸骨采样的工具,电钻提取大骨头DNA的方法在全国刑侦至今都是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方案;他啃透了上千页的英文说明书,把实验器材从懂用研究到懂原理,懂故障,给单位节省了大量的维修经费以及等待时间。

20年时间,他从普通民警到荣誉满身的刑侦专家,实现着自我的飞跃,也带领南通公安DNA实验室从无到有,由默默无闻到享誉全国,他用敬业、奉献攀登着刑事技术领域一座座高峰。

2007年1月,贾东涛在《中国法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陈旧尸骨DNA提取方法研究》,在国内法医界引起轰动。他用改良硅珠法,在全国首创了陈旧尸骨DNA检测鉴定。2009年,贾东涛带领下南通公安DNA实验室申报了《现场检材常染色体混合基因型拆分方法研究》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材料,上百次的实验失败之后,2015年初,课题通过省公安厅的项目验收。仅这一年,南通公安DNA实验室通过STR混合分型拆分直接比中各类犯罪嫌疑人82人,破获刑事案件212起,获得江苏省公安厅科技强警二等奖。

在贾东涛带领下,南通公安刑侦部门实现了有勘查条件的14类案件勘查率100%,全部刑事案件勘查率95%以上,14类案件现场手印、足迹、DNA提取率始终处于全省前列。南通公安DNA、痕迹两个实验室被公安部评为全国重点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数据的背后,是贾东涛团队每年对整万件检材的检验,而且每件检材都有失败的可能,有时候进实验室干一天都可能毫无结果,这种体力和心力上的煎熬贾东涛一直在经受,但是他绝不气馁,实现着一个个突破。

2020年在加大全市刑侦部门指纹、DNA等技术手段建设背景下,贾东涛挑战命案积案“硬骨头”,其中利用DNA检验直接为4起命案积案的侦破提供关键证据。

在今年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贾东涛牵头组织在全市设立了7个DNA免费采集点,助力失散家庭寻找亲人。目前,南通公安“团圆行动”已帮助20个家庭实现团聚。 

贾东涛先后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百佳刑警,江苏最美警察,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杰出青年、平安卫士、杰出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



王笑梅

王笑梅,女,汉族,1966年生,中共党员,通州区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教育集团总校长。

爱教育,爱孩子,爱学校,爱课堂……爱是她生命的主题词。从教38年来,她将最美的年华和全部的精力奉献于教育事业。

2003年,她竞聘成为风雨飘摇中的实小校长,当时的实小如雨中浮萍,两千多万的负债,发展举步维艰。王笑梅顶住压力,以女性特有的坚韧,化解债务危机,挽狂澜于既倒,凝人心于将崩,带领学校逐渐走上快速发展的新轨道,最终打造成一所全国名校,吸引全国各省市数万教师来校学习参观,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园林学校,先后获国家级、省级荣誉近百个。2019年9月,学校被国家人社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她先后领衔创办三所新校区,集团学校的学生逾万人,充分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造福一方百姓。

2008年,她在全国小语界率先提出“儿童生命语文”教学主张,构建了“儿童生命语文‘我’课堂”教学模式。出版的专著《嬉乐作文》,受到省内外专家、一线教师的一致好评。2014年,她主持的“儿童生命语文的实践与探索”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她主持编写的《第一课程:儿童美育集成课程》获全省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一等奖;2020年,出版了专著《蕊春物语:物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她以“发展教师、成就教师、幸福教师”为己任,学校先后培养出2名正高级教师、4名江苏省特级教师,被评为“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等。

她倡导的“以美育德”立德树人范式为学术界所瞩目,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两个一等奖,学校交响乐团应邀参加维也纳金色大厅展演。2015年,她应邀参加时任刘延东副总理主持的美育工作座谈会,发言《向着美丽出发》得到刘总理的高度褒扬。2019年9月,中国教育电视台以《非遗进校园,以美育德润心香》为题报道了学校非遗文化育人的经验。2020年2月10日,她在“空中课堂”主讲《在“疫情”的大课堂里,开启一场主题学习》,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教育网等多家媒体推介。2021建党百年之际,她创造性地将古典园林里曲折蜿蜒的长廊打造成党史红色长廊。新华社、学习强国平台、江苏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举措。

她开启红色支教,行程数万里,传播公益大爱。2018年5月,江苏荔枝网专题报道了王笑梅10年来对绵竹地震受灾学校持续的帮扶。2020年4月,应“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办邀请在云端作《特殊开学季,书写教育人的新答卷》,发出了基础教育的南通强音。

王笑梅以奉献和引领的姿态,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路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名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国好校长”“中国好人”等诸多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2人)


周云英

周云英,女,1936年10月生,海安市大公镇噇口村29组村民。她悉心照顾残疾小叔子68年,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她将残疾小叔子视为自己的孩子,从衣食教养到患难与共,不抛弃不放弃。在她的倾心照料下,残疾小叔子身体健康、衣食无忧,在当地传为美谈。

“这辈子,我也苦、我也累,我哭过也笑过,唯独不曾后悔过!”白发苍苍的周云英,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

1954年,周云英嫁给了当地一位铁匠。家中除了丈夫,还有一位患有智障的小叔子何志英。幸福的生活被打了个“补丁”,总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周云英最初也委屈沮丧过,但她很快就想通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不照顾他,谁照顾他?

从此,周云英这个柔弱的女子,将何志英整整照顾了68年。

“全村没有不服周云英的!个个打心眼儿里敬佩她!”噇口村原村委会主任唐田旺竖起大拇指为周云英点赞,“她是全村人的榜样,在她的身上体现出‘小人物’也有‘大境界’……”

一边操心双亲孩子,一边还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生活虽然累,但在丈夫的帮衬下,日子过得依然有滋有味。

“老伴64岁时突然患病去世,我感觉天都塌了下来!”回首那一段艰难岁月,周云英表示:“包括照顾小叔子在内的所有生活重担全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难啊!”周云英说,老伴在咽气前嘱咐:“云英,弟弟也是个苦命人!你只要活着一天,别让他饿着。”周云英攥紧老伴的手立誓:“你放一万个心!”

一诺千金!何志英情绪时常反复无常。周云英说,有时候饭煮好了、菜也端上了桌,可是,他却推开不吃;饭菜收进厨房,他又追过去狼吞虎咽;有时候莫名其妙动手打周云英,过后又像个孩子哭着反省……如此反复,哪个正常人吃得消?

“他犯病时不停地骂人,急得我直掉眼泪,恨不能找条河就往里跳。但是他清醒时知道这世上只有我真心真意对他好,像个粘人的老小孩离不开我!”周云英说道。

6年前,何志英患上严重白内障。“眼睛失明后,他啥也看不见,下了床就要摔跟头,可不敢让他独自出门。”回忆起照顾小叔子的点点滴滴,周云英感慨万千,“他原本就不是个正常人,眼睛又瞎了,我照顾起来难上加难。吃饭,需要把饭菜配好喂给他吃;头发脏了,我要帮他洗好吹干;衣服不小心被他扯破了,我一看到就要帮他缝补上……”。周云英受的苦,邻居王田英都看在眼里,她说:“如果没有周云英,说句大实话,何志英哪里还能活到如今85岁高龄!”

周云英用行动、用爱心、用守护诠释了“长嫂如母”的人间大爱,事迹在学习强国、江苏卫视、江海晚报等媒体报道。



费震贤

费震贤,女,1979年生,南通市开发区新开街道春天社区居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无数初恋的少男少女对爱情的承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而在爱情遭受苦难,经受考验之时,又有几人能坚如磐石,纫如蒲苇呢?

1999年年底,费震贤与退伍军人龚跃迈入婚姻殿堂,2005年儿子的出生,让小家庭充满幸福。但是,2008年的一场车祸改变了这一切。丈夫龚跃在送快递路上发生车祸,头部严重受创,年仅29岁的费振贤带着丈夫辗转三家医院抢救治疗,面对医院下达的10份病危通知书,她始终不肯放弃对丈夫的治疗。她说,“就算花光所有积蓄,就算倾家荡产,只要他还有口气,我就要救他,他是我的丈夫,是孩子的爸爸。”经过多次抢救,龚跃总算保住了性命,却也不幸成为了植物人。费振贤始终不放弃丈夫的康复希望,十多年来悉心照顾瘫痪的丈夫,她用实际行动兑现了结婚时的承诺,不论贫穷或富贵、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至死亡,不离不弃。

上天好像一直在跟费振贤开个玩笑,命运一直捉弄着她。2013年龚跃的母亲意外脑梗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同年龚跃的奶奶查出肠癌并做手术,2018年自己的奶奶又不慎摔断胯骨,一桩又一桩的事故对费振贤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生活更加困难。她每天忙碌着照顾三位病人,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巨大的煎熬,但她从来不抱怨。她说,人这辈子谁还能保证不遇到点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不仅要活,还要活出精彩。虽然丈夫瘫痪在床,但自己从未想过要离开他。为了维持这个家的完整,她选择了坚守,这一坚守就是十多年。

曾经有人问费震贤:“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值得吗?”费震贤坚定地说:“我想让我的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必须有爸爸、有妈妈,这才是幸福完整的家。既然当初我选择了我的丈夫,就要为他负责,这是我做人的原则。”

2021年1月8日,龚跃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世。费震贤12年悉心照顾瘫痪的丈夫,不离不弃诠释了夫妻相濡以沫的真挚感情,是她的爱和责任撑起了这个家,她用爱心和孝心演绎着人间真情。

2018年,费震贤先后被评为南通市文明新风典型、“江苏好人”。






[责任编辑: 朱剑 ]
苏ICP备09007541号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