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故事:
盐城市建湖县九龙口镇卞大爷的儿子小强自幼就听力残疾和轻微智障,老两口虽然家境拮据,却对儿子疼爱备至。2003年3月,21岁的小强认为自己已经成年,尽管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但也想为家庭出力,便决定跟随同乡人去外地打工。然而,小强不幸与同伴走散,再加上听力障碍和不识字,后来便与家里失去了联系。20年来,老卞夫妇一直想尽办法寻找儿子,却始终一无所获。

小强在南通走失不久,遇到了好心的张建涛夫妇。老张夫妇从事殡葬服务业。2005年的一天,张建涛在一户主家烧饭,看到小强也在人家吃饭。当地有个习俗,谁家办丧事,附近的人都可以来吃饭。因为之前在其他主家烧饭时见过几次,知道小强是附近的流浪汉,所以张建涛这次特别留意。“他一天三顿都来吃,剩菜剩饭打包带走了。”老张试着跟小强说话,发现他不怎么听得清,近一点才听到,也不怎么会说话,就打手势简单进行了交流,“发现他很听话,人也很随和、爱笑。”“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智力有点残疾,一直跟着我们一起生活,帮我们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张建涛说,谁家办丧事时他们要去主家,帮助烧饭招待亲友,一天三顿饭,忙得不开交。也许是大儿子也有残疾的缘故,张建涛对聋哑又有点智障的小强格外同情,决定收留照顾他,而这一收留就是18年之久。
相遇之后的几天,老张便跟在小强身后,看看他到底住在哪里。“他就住在一栋楼的楼梯底下,简单铺了一张席子和毛毯,很可怜。”那晚,老张去的时候,还有居民向他诉苦,“因为小强住在楼梯下,夜里有居民上下楼会被吓到,赶也赶不走。”“我的仓库里可以住人,你可以住我那里。”为了避免尴尬,第二天老张特意起了个大早,找到了睡在楼梯下的小强。“他点头,说了‘嗯呢’两声,我就知道他是同意了。”老张把小强带到自己租赁的仓库。之后,又和妻子买来了热水瓶、电饭锅等家用的灶具。老张夫妇还时常送来米和菜,并给他一点零钱。可是,老张夫妇发现,小强不怎么会做饭,而且也不会买菜。“稀饭不像稀饭,米饭不像米饭。”他跟附近菜场的熟人说,只要小强来买菜不要收钱,先记账,由他来结账。“我们只要接到生意,就喊他一起去,不让他饿着。”老张说,小强也很勤快,会帮助他们提提水、擦擦桌子。由于做生意用的餐具、凳子等工具越来越多,加上附近征迁,老张夫妇时常要换仓库。“18年来,我们的仓库先后搬过7次家,每次都会告诉小强,并给他留下住的地方。”让人感动的是,小强一个月理一次发,每次都是老张带他去。“我手指往头上一比划,他就知道什么意思了。”为了帮助小强寻找家人,老张发过抖音,也报过警,当地民警也来登记过,可是因为无法与小强正常交流,也没有办法找到他的家人。老张说,这么多年,附近的居民也不知道小强的真实姓名,他也从来不会喊人,“但是一个手势基本都懂。”
2023年4月,小强老家当地民警通过网上照片人脸比对,找到了失踪20年的小强。5月5日,民警带着小强的父亲卞大爷一同前往南通,把小强接回阔别20年的家乡,大家无不为一家人的团圆感到欣喜。“我是1976年入党的老党员,都是应该做的,真的是小事。”张建涛说,“这么多年,我们跟小强很有感情了,就跟家里人一样。”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在给老张夫妇的颁奖词中写道:一对普通却不凡的古稀老人,他们见惯生死,心头却常存慈悲。18年,他们给了流浪小伙一个家,搬家7次,却从不忘留一个遮风避雨的角落。这背后,是为人父母及人之幼的善意,亦是发自本心的质朴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