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陈锡铭,男,1969 年 5 月出生,中共党员,南通市崇川区陈桥派出所社区民警。陈锡铭是一名从警 20 多年的老警察,他有一副助人为乐的热心肠,先后帮扶了 63 名孤寡残疾特困老人,给 20 多个省市的 80 多名危急重症病人捐款,为 15 名外来儿童联系学校,帮助 9 名长期辍学在家的学生重返校园,帮扶特困儿童 35 名。他还带领辖区的居民、店主、企业老总等20多名爱心人士一起参与帮扶特困群体,汇聚起了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他是特困老人的“孝子”
最开始的帮扶,是 2002 年的时候,天生港街道辖区居民杨德林的独生子杨伟春在部队当兵时因公牺牲,之后妻子也离他而去,陈锡铭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杨德林的凄惨遭遇后,主动为老杨追办政府抚恤金,低保等手续,逢年过节,陈锡铭都要买上慰问品去看望。当老杨生病住院无人照顾时,陈锡铭更是不离不弃地陪护,为他喂饭、喂药、擦洗身体、背老杨上厕所。医护人员已经把陈锡铭当成是老杨的警察儿子。陈锡铭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会抽出时间去照顾老杨,这一帮便是二十年。老杨几次含着泪对陈锡铭说:“我将来的养老送终还要靠你啊!”陈锡铭也含泪答应。90 多岁的抗战老兵刘顺元在幸福敬老院被陈锡铭无微不至的照顾了四年多,老人还将锦旗送到陈锡铭的手上。 2019 年 12 月份,刘顺元因病去世,临终前还念叨着陈锡铭。
老陈有一本特困人员帮扶记录本,记录着每个人员的基本情况,他们需要什么帮助,身体残疾情况,要买什么药,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应有尽有。无儿无女的残疾人马四,老陈帮着他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孤寡老人王福海遇到困难就到派出所找老陈解决;常年卧床的孤寡老人张井付,老陈帮扶了他五年;体弱多病经常到医院治疗的孤寡老人朱文泉,这些年老陈送去医院好几回。
20 多年来,陈锡铭默默帮扶了 63 名孤寡残疾特困人员,寒冬送去衣被、节日送去礼物、过年送去油米、生病的垫上医药费并陪着治病,老陈还及时为他们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及临时救助金。为老人们清洗身上的大小便,他没有嫌脏;为残疾病人买来尿不湿,他没有不舍;有一次加班之后到医院看望烈士家属杨德林时,因过度劳累身体支撑不了而躺在陪客床上两个小时才能回家。由于工作单位多次调动,有时候难以及时知晓老人的健康情况,陈锡铭在多年的帮扶中总结出了三步服务法:一是特困人员帮扶记录本,记录着他们的基本信息,重大病史,方便救助;二是把特困人员的邻居或居民组长或热心人士建成信息员,通过他们来了解老人的健康情况;三是以陈锡铭在天生港、幸福、陈桥等地工作时帮扶过的 63 名孤寡残疾特困人员的居住地为线路,经常到老人家嘘寒问暖进行帮扶。20 多年的帮扶,陈锡铭虽然与这 63 名孤寡残疾特困人员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陈锡铭却跨越了血缘,对待这些老人不是亲人却胜过亲人,老人们也早已把陈警官看作是自己的警察儿子。
他是慈善捐款的爱民警察
陈锡铭并不富裕,前年因母亲手脚先后骨折,岳母肝硬化在上海市传染病总院抢救,致使陈锡铭债台高筑,但他每个月仍然从家庭的开支中挤出一部分来救济比自己更加困难的人,每次的慈善捐款总有他的身影。辖区五里树小学一名学生小欣欣患白血病,为了治病家里已欠下 100 多万元的债务,他知道后两次捐款。居住在他同一小区的儿童悦儿被电击伤致残,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只能躺在病床上,他又立即前去捐款,他更是南通市红十字会的常客。不仅如此,他还向外省市的危急重症病人捐款。安徽省阜阳市患有脑梗死的许贺伟生命垂危急需治疗费,他通过阜阳陶庙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捐了 800 元;河南患巨结肠的三岁小豪豪病情危重急需治疗费,他通过当地的村干部捐了 800 元;湖南省怀化的白血病患者张恩浩治疗费告急,他又捐出 1000 元;2008 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他又交上了特殊党费……
20 多年来,陈锡铭共向二十多省市的 80 多名危急重症病人捐款;多次给遭受地震、泥石流、新冠疫情等灾害的四川、贵州及武汉等灾区人民捐款;给肯尼亚、叙利亚等国家的困境儿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捐款。陈锡铭常常收到这些组织和患者寄来的感谢信,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感谢信他就收到 13 封。
他是特困儿童的“警察爸爸”
辖区内有一个因多次吸毒被强制戒毒的周某,妻子和他早已离婚,家中只剩下他 7 岁的儿子强强与年近 70 的老母。陈锡铭主动帮助这个残缺的家庭,常常带着慰问品与学习用品看望强强,关心强强的学习,并与强强所在学校联系,减免强强的学费,还将强强家的情况向所在居委会汇报,为其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强强的祖母逢人就说:“我这个家庭是陈警官救下的,不然我也不活了。”在强强的心里,陈锡铭就是自己的警察爸爸。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小戴曾经辍学三个多月了,父母与老师无数次的劝说也无济于事,家人曾把小戴的手机强行收走,关掉家中网络,小戴闹了几次要从家中 9 楼跳下自杀。后来家长找到社区民警陈锡铭,老陈立即找到小戴,对其讲学习讲理想讲人生,经过十多次的上门说教,小戴终于同意上学,在和学校商量之后,小戴又重新走进了校园,之后老陈一直关注着小戴的学习,如今,小戴的学习成绩在年级里已是尖子生。聋哑儿童小鑫,逢年过节的时候老陈总要买着慰问品和学习用品去看望;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小学生花花,他的学习和学费,老陈没少操心;与残疾父亲一起生活的小瑞瑞,老陈帮着向村委会和民政部门反映他家的情况,解决生活困难;父母离异靠姑姑抚养的安徽籍儿童小雨泽在老陈的多次协调下终于在南通可以上学了。
20 多年来,陈锡铭共为 15 名外来儿童联系到学校,让 9 名长期辍学在家的学生重返学校,帮扶聋哑儿童、留守儿童、长期病重及残疾儿童 35名,帮着他们联系办理残疾证,申请低保,逢年过节买上慰问品和学习用品去看望,垫付学费,支付医药费。在这些被陈锡铭帮扶过的儿童心里,陈警官就是自己的警察爸爸。
他是慈善事业的带头人
多年来的帮扶,使得陈锡铭帮助的孤寡残疾特困人员越来越多,而他自己的精力也有限,帮扶需要的钱款也越来越多,于是老陈把自己这些年来的帮扶情况与困难和一些好朋友商量,很快就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他们也先后跟着老陈做起了公益。老陈分管的辖区单位较多,他20多年如一日帮扶特困人员助人为乐的事迹感染了大家,老陈把辖区的一些居民、职工、饭店老板、物业主任、企业老总等20多名爱心人士组织起来,形成更大的力量来为特困群众服务。老陈与这些爱心人士们一起,为孤寡老人等特困人员送去油、米、鸡蛋、牛奶等生活用品;为残疾人联系轮椅车,带着他们去看病;为生活困难的孤寡人员支付生活费和医药费,帮助他们申请低保;为危急重症病人捐款;为特困儿童联系学校,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资助他们的学习费用,关心他们的学习。
20 多年来,陈锡铭先后收到 18 个省市的感谢信和锦旗共 68 件,荣获三等功、嘉奖、先进个人、爱民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国家省市区多家媒体80 多篇文章刊登了他的感人事迹。“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做一名人民公仆该做的事情,时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老陈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