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3

08-07

15:15

来源

江海晚报

透过小小钱币 洞悉博大世界

钱币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钱币的意义不仅限于商品交易,其背后更是社会经济与人文精神的变迁,可以带我们穿行于人类文明的长河。2日,记者走进正在南通图书馆举行的“‘钞’阅世界,‘币’行天下”全球钱币收藏展,听展品的收藏者、通籍海外爱国侨领、世界钱币收藏爱好者周元,讲述钱币背后的故事。


外汇兑换券,见证改革开放


周元首先介绍了外汇兑换券,“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外国人到中国来所使用的‘人民币’。”周元说,这种带有特殊记号的纸币,只允许外国人使用,却不能再次流通,其实就是外汇管制的一种体现。


外汇兑换券全称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分别有1979年和1988年两个版本,最大面值为100元,自1980年4月1日开始流通,20世纪90年代逐渐淡出市场。“它的流通和使用,是为方便外国人来华交易,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它的淡出,顺应了不断打开的国门,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国际交流不断深化。”周元补充道。


外汇兑换券不仅是时代的见证,它的艺术和文化内涵也值得探究。正面的“中国银行”4个字由郭沫若先生所书,大气利落。不同面值的外汇券正面印有不同的图案,如1979年版的100元券正面印有万里长城,同版本的10元券则印有长江三峡。


外汇兑换券仅在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范围内流通,使用频率不高,受众面也比较窄,“物以稀为贵,尽管外汇兑换券已经绝版了,但其收藏价值和收藏需求都在不断上升。”周元说。


种类增与减,顺应国际形势


“苏联解体成了多少国家”“中美洲有哪些国家”“你知道罗德西亚吗”……周元抛出一串看似和钱币毫无关系的问题,但答案都跟钱币有关,“货币种类的增加与减少,与国际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周元说,从一开始“留个纪念”到后来系统地收藏钱币,更多是因为背后的历史、地理和人文故事。


展厅中既有苏联解体前的统一货币卢布,也有分裂而成的15个国家使用的不同货币,如乌兹别克斯坦以印有当地特色建筑的索姆为流通货币,乌克兰以印有杰出历史人物的格里夫纳为官方货币。


展柜中的法郎,因欧盟这个利益共同体的成立而消失。欧盟成立后,大部分成员国都选择了以欧元作为合法货币。英国无论是当年作为欧盟成员国还是脱欧之后,都坚持使用英镑。他们认为这是本国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有利于保护本国传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都是欧元,也是由不同国家的银行印制的,且都会在编号中用字母加以区别。


无独有偶,展厅中的两块板面陈列着外形几乎一致的钱币——东加勒比元。“它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8个国家通用的货币,区别就在于编号的最后,圣卢西亚以L代称,格林纳达以G代称,这样既体现了联盟的特色,又巧妙区分了不同的国家。”周元说,展陈中还有中非金融合作法郎、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也是类似的情况。


外形各不同,展现历史文化


以人物作为设计钱币的元素,是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展厅中,英国乃至很多英国殖民地的钱币上都有伊丽莎白二世的头像,西班牙比塞塔则使用新大陆发现者哥伦布的头像。此外,各国的名胜古迹、国宝动物也常常作为设计元素,“埃及钱币上是狮身人面像,毛里求斯的钱币上则是他们特有的渡渡鸟。”周元说,钱币也是宣传国家文化、了解国家历史的途径。


除了这些常规流通的货币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钱币——纪念钞,这是一个国家为纪念国际或本国的重大事件而发行的,“中国发行过建国50周年纪念钞、千禧龙钞,但增值最快的还是北京奥运的纪念钞。”周元说,最近乌克兰还发行了战争纪念钞,也是对时代和历史的铭记。


德国紧急钞是众多展品中颇有意义的一组:钞币大小不一、或方或长、风格迥异,多有炮火、战士、马匹等元素,“这是一战和之后一段时间,德国为应对战争危机发行的地方性纸币,因交通不便,流通范围窄,各地自行发行了多达600多种。”周元说,因为纸张有限,紧急状态币还有皮革、木头等特殊材质的。


“这个叫作‘雷东达’的‘国家’,其实就是个私人岛屿,因此发行的钱币只是商业观光币,不能流通。”周元说,但这一组竖版的纸币设计精美,防伪和印制技术都很高。


随着货币收藏家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一些公立的评分组织,对纸币的真伪进行鉴定,从设计、品相等角度对纸币进行评分,“我也有得到满分68分的藏品,都是我寻来的珍宝。”周元满脸骄傲。


(记者何家玉)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