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3

09-26

14:45

来源

南通文明网

2023年三季度“南通好人”推荐人选公示

 

为更好发挥道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放大身边好人的群体效应,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市文明办每季度在全市范围开展南通好人推荐评议活动。经基层推荐、部门把关、评审组投票和综合评议等程序,拟推荐张志光10/2023季度南通好人,现予公示。公示时间:2023926日至930日。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评议监督,如有意见,请于2023930日下午6点前实名向南通市文明办反映。联系电话:8509859213962961729;邮箱:ntwmb@126.com

 

南通市文明办

2023926


爱国拥军、古道热肠的退役军人

——助人为乐张志光事迹简介

 

张志光,男,1960年4月出生,崇川区居民,滴滴家政服务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光从部队退伍后,先在邮电局工作,后自主创业,手头宽裕后,他总想着要为社会做点事情,于是开始了资助困难儿童、帮助弱势群体、关心老兵战士的善行义举。他捐助20名甘肃山区小学特困学生,并在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学开展结对帮扶,捐赠四万元给学校,作为藏族学生奖学金。2014年,张志光拿出50万元养老钱作为首笔爱心善款设立南通爱国拥军基金”,先后走访慰问了700多名抗战老兵、抗美援朝老兵,对100多名生活困难的军人家属、烈士、伤残军人、退伍军人家庭实施慈善救助,对天津港大火中牺牲的官兵家属进行慰问。2018年,张志光开办了全国第一家爱国拥军免费爱心粥,至今已发展到6家门店,每年为10多万人次的退役老兵和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早餐。二十多年来,张志光累计捐赠数额高达200万元。

 

 

七旬老人坚持多年为社区居民免费理发

——助人为乐陈秀琴事迹简介

 

陈秀琴,女,1947年10月出生,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竹行街道居民。陈秀琴退休后,留意到小区里有不少因不愿在理发店花费太久时间,亦或是因出行不便导致无法剪发的老年朋友们。考虑到自己有些理发技能,为了发挥余热帮助到老年朋友们,2016年她开了一个“爱心理发店”,免费为大家剪发。7年来,陈秀琴始终坚持“分文不取”,有时还会主动“拉生意”。看到哪位居民的头发长了,她就主动上前询问要不要免费理发。熟悉她的人会直接上门找她理发,有些居民去的次数多了不好意思再去,她还会主动找到对方:“你的头发该剪啦!”虽然是义剪,但陈秀琴也始终坚持一客一消毒,她说:“既然做了,就要好好做,也要做做好。”陈秀琴坚持免费为小区居民理发的事,已在小区传为佳话。虽然为居民理发花去了她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她仍然无怨无悔地坚持做着。


 

 

亲恩不可忘  百善孝为先

——孝老爱亲徐秀兰事迹简介

 

徐秀兰,女,1950年6月出生,如东县栟茶镇栟南村12组村民。父亲与烈士遗孀再婚,义母养女间虽没有血缘关系,但不是亲生胜似亲生。义母现年97岁,曾因病一度生活不能自理,徐秀兰悉心照顾几十载,做营养餐,定时按摩,陪老人聊天。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老人已经可以搀扶走路,精神愉悦,逢人就夸女儿孝顺。徐秀兰作为女儿是孝行的践行者,作为妻子与丈夫感情融洽、互相扶持,作为母亲以身作则,注重子女教育培养,经营出一个洋溢着温暖、文明、和谐的大家庭。

 

二十余年如一日照顾哥哥一家

——孝老爱亲殷松茂事迹简介

 

 殷松茂,男,1947年2月出生,通州区平潮镇颜港村12组村民。殷松茂的哥哥殷松林由于眼疾十多年前双目失明,老伴14年前病逝,大儿子20年前死于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子先天一级智力残疾。殷松林家的不幸境遇让殷松茂一家放心不下,为了使殷松林家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殷松茂的儿子殷国峰主动挑起了两个家庭的重担,让父亲辞去了每年几万元收入的工作,安心在家照顾大伯一家。这一照顾就是20多年。现在,只要提起他们家,周边百姓无不啧啧称赞。殷松茂说:“哥哥在世一天,我就照顾他一天;哪天我照顾不动了,我儿子、儿媳、孙女也会接着照顾,让他安度晚年。”

 

 

勇闯火场救援的保安队长

——见义勇为张家汉事迹简介

 

张家汉,男,1953年2月出生,崇川区观阳名邸小区物业保安。2023年9月1日上午,崇川区观阳名邸居民楼一住户楼道发生火灾,正在小区巡逻的张家汉得知后,第一时间拿起灭火器前往事故地点顶着烈火和浓烟,开展救援。当他发现,单靠灭火器已无法控制火势的蔓延,便在浓烟中摸索寻找消防栓。危急时刻,消防救援队伍及时赶到,将烈火扑灭,张家汉也从火场获救。当时,张家汉全身被熏得漆黑,手臂和手掌多处部位被烧伤,大块的皮肤脱落,令人十分揪心。张家汉随即被送往医院治疗,据医生介绍,张家汉双上肢、颈面部8%的体表面积被火焰烧伤。张家汉不顾自身安危救火的事迹被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广大网友纷纷为张家汉点赞并祝愿他早日康复。

 

 

退伍不褪色、勇救落水男孩的两位老兵

——见义勇为孙刚、殷高仁事迹简介

 

 孙刚,男,1964年10月生,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如皋市江安镇陈庄村18组村民。殷高仁,男,1953年2月生,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如皋市江安镇司法所人员。2023年5月7日16时33分许,正在张家港市疗养的孙刚和殷高仁途经永瑞桥,看到一名男孩不幸落水,情况十分危急俩人立即向河边奔去。当他们赶到时,好心村民曹建培将孩子救上岸边,但是孩子因为呛水陷入了昏迷。孙刚和殷高仁迅速上前采取急救措施,将孩子头朝下,拍击孩子后背,使孩子呛的水顺利排出呼吸道,然后再进行心肺复苏。两人曾因公受伤,如今年纪又大了,在急救过程中体力不支,便采取接力的方式轮流给孩子进行心肺复苏,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孩子终于被救了过来。孙刚、殷高仁、曹建培三老汉联手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众多媒体转发和报道

 


 

攻坚克难填补国内空白 爱岗敬业传承工匠精神

——敬业奉献孔国照事迹简介

 

孔国照,男,1985年2月11日出生,中共党员,海门区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结构室主任兼船装室主任。他工作表现突出,科技研发成果丰硕,参与了10多个国家级、省级项目的研发设计工作,并积极推动海工装备及材料国产化应用进程;他注重人才培养,打造具备独立自主开发多船型能力的研发设计团队;他重视成果转化,在开展研发设计攻关、解决重大业务难题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国标、团标的编制以及专利的申报等,持续助力科创发展。2023年,孔国照获评“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并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不待扬鞭自奋蹄 电力玫瑰绽芳华

——敬业奉献韩涌事迹简介

 

韩涌,女,198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大唐国际吕四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继电保护专业主任。工作十九年以来,她立足岗位,用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演绎卓越工匠精神。她勇于创新,善于总结,凭借过硬的技术,攻关克难,牵头完成多项技术改造工作,为企业创收近300万元。她加班加点,无私奉献,带领班组人员高质量地完成了20多台次机组的检修及临修工作,均实现了设备零缺陷启动,人员零违章和零事故。她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带领大家共同进步,班组6人分别在全国电力行业、大唐集团公司、江苏省电力行业的继电保护竞赛中获奖。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书写了一个最美电力工人的形象,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本色,2020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诚信立身  情暖乡村

——诚实守信袁卫忠事迹简介

 

袁卫忠,男,1946年8月出生,启东市惠萍镇惠安村乡村保洁员。2010年,65岁的袁卫忠结束在上海20多年的务工生涯回到家乡,自告奋勇报名当上了乡村保洁员。十多年来,他认真工作,为人诚实守信,拾到并归还失物600余次,为村民挽回损失约10万余元。2022年秋天,袁卫忠像往常一样清扫路面,无意中发现一只苹果手机。想到失主肯定很着急,袁卫忠就直接联系村干部寻找失主。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小时后联系到失主。接过失而复的手机,失主很激动,拿出500元酬金,被他婉言谢绝。事后,得知消息的乡亲们纷纷夸赞老袁好样的!村里留守老人们生活生产有难处,袁卫忠看在眼里,帮在手中。他的这辆环卫三轮车,时常变成老年乡亲的运输车、采购车、应急车。袁卫忠“当好人、做好事”的足迹遍布全村,被媒体誉为乡间埭上的“活雷锋”。


 

 

8年坚守承诺给侄孙一个家的“玉兰奶奶”

——诚实守信吴玉兰事迹简介

 

吴玉兰,女,1957年2月出生,如皋市吴窑镇三元社区2组村民。2015年同村的朱海林遇到困难,母亲病重、前妻出走,为了生计他要出门打工,家里孩子没人照顾。作为婶婶的吴玉兰主动提出抚养孩子。因为这句承诺,开始长达8年的陪伴。吴玉兰家的经济条件很一般,但无论自己多困难,也不计报酬将侄孙视如己出、抚养长大。到了初中,侄孙不愿意住校,吴玉兰每天早起给侄孙做早饭,不管刮风下雨都提醒女婿准时接送。“既然当初答应了,就要把孩子照顾好!”多年来,吴玉兰一直铭记承诺,让侄孙在这个大家庭里没有受过一点儿委屈。吴玉兰用平凡而朴实的善行,践行着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