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故事:袁卫忠,启东市惠萍镇惠安村乡村保洁员。2010年,65岁的袁卫忠结束在上海20多年的务工生涯回到家乡,巧遇村保洁队因每月仅450元补贴而难招人手,袁卫忠自告奋勇报了名。此后的惠安村乡间埭上,就多了一个热心肠的“活雷锋”。他用诚信和善良,温暖了整个村庄。

拾金不昧,是对个人的承诺
当保洁员,苦又累,待遇低,这些年,村里一个个保洁员耐不住清贫离开岗位,但袁卫忠始终坚守。十多年来,他认真工作,为人诚实守信,拾到失物600余次,为村民挽回损失约10万余元。
2022年的一个秋天,他像往常一样清扫路面,在捡拾路边垃圾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只苹果手机。想到失主肯定很着急,袁卫忠联系村干部一起寻找失主。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很快联系到了失主,袁卫忠第一时间将手机归还到心急如焚的失主朱先生手中。朱先生接过失而复的手机激动的说:“手机在田里干活丢了,真没想到还能找回来,真是太感谢袁家伯了。”他要拿出500元作为酬谢,袁卫忠婉言谢绝,直爽的说“小事情,不用放在心上,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淳朴的话语折射出金子般的品质。事后,得知消息的乡亲们由衷夸赞,“老袁把贵重手机归还失主,不要酬金,有骨气,好样的!”
重情重信,是对村民的承诺
微风徐徐,路灯下,启东市惠萍镇惠安村3组水泥路上,一个“中老人”推着轮椅信步由西向东。轮椅上,坐着一个留下中风后遗症的“小老人”。一天又一天,此情此景已延续三年。陌生人常将两人视作主人与保姆或兄长与弟弟,其实不然,他俩只是同一村民小组的邻居,推车者就是袁卫忠。邻居张志平中风半瘫3年,只因当初对邻居说“我会天天陪你”,袁卫忠一推就是三年。
穿上了保洁黄马甲,他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别人只骑一辆三轮车,他却额外带上扫帚、铁锹。别人天亮后收集装车,他却时常提前1个小时出门行动。原来,袁卫忠保洁,除倒桶、装车,还扫清散落脏物、铲尽地上污垢,另上门为行动困难农户清收装袋垃圾。不少人夸赞,他认真作答:“群众信任,就得追求村庄环境最干净整洁。”一句“群众信任”,给了袁卫忠做好本职最大动力。
助人为乐,是对人生的承诺
村里中青年人大量外出,埭路上满眼留守老人。老人们生活生产有难处,袁卫忠看在眼里,帮在手中。2011年3月初,袁卫忠清早骑车出门,无意中,看到邻组九旬独居老人龚雪昌痛苦且无助地站立于宅头,袁卫忠赶紧上前搀扶询问,原是老人腹痛难耐,得知原委,他二活不说,立即扶老人坐上三轮车急送村医家。事后,老人再三感恩,其儿子上门致谢。“原来当保洁员,也能当雷锋做好事呐!”从此后,深受启发的袁卫忠骑车出行,总是把帮助困难乡亲特别是高龄老人作为了新担当。他的这辆环卫三轮车,时不时变成了老年乡亲的运输车、采购车、应急车。村民龚正龙突发急病,他在车箱里垫上一块随身携带的干净油布,火急火燎送医;邻组张老太无力搬运油菜秸秆,他“搭一把”,一干就是小半天;村里年过八十岁的施玉兰、黄步珍行动不便,他帮着代买油、米、菜、药,一帮就是六七年,直到至今。
“为乡亲献爱心、做好事,好是好,但起了头,付出会越来越多。”看着父亲为了做好事,出门更早、收工更晚,口袋里的手机,也逐渐变成了乡邻们的“帮忙110”,子女亲友们忍不住劝说。但袁卫忠视之为快乐,每天乐此不疲。
自从12年前回到家乡担任了村保洁员,袁卫忠就把全部心思用在了村庄洁净和服务乡亲上。而他诚实守信的善举,恰是其中一朵小小浪花。这些年里,他“当好人、做好事”的足迹遍布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