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4

02-26

14:22

来源

南莫镇

南莫镇各村居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元宵节”系列活动

唐庄村:巧手做灯笼  欢喜过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增强未成年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及民间习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2月23日,唐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村关工委、村妇联在农家书屋开展“巧手做灯笼  欢喜过元宵”主题文化活动。



活动中,文化志愿者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并耐心讲解了元宵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一对一指导,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打开手工制作灯笼的材料包,按照折痕和插孔进行拼装,嵌入发光的小灯泡。不一会儿,一盏盏造型美观、新颖别致的小灯笼就制作完成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骄傲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了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柴垛村:庆元宵 包汤圆


团团圆圆包汤圆,甜甜蜜蜜亲子乐,为使小朋友们感受元宵节氛围,体验元宵习俗、感受元宵快乐,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柴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村关工委组织开展了“庆元宵 包汤圆”亲子主题活动。


活动开始前,志愿者杨亦凡讲解了包汤圆制作的步骤。孩子们在认真听取授课后,便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虽然一开始有的孩子不大会弄,衣服、脸上都沾满了糯米粉,但在志愿者和家长的指导下,大家的动作很快就熟练起来。经过一小时的努力,一只只汤圆终于成型了。虽然汤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大家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现场参加活动的姜女士带着9岁的女儿一起包汤圆,她认为这种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切实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家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兴南村:花灯锦绣 禧满元宵


元宵节是一个承载着浓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如同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而灯笼便是这幅画卷上最璀璨的星辰,灯笼的制作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为了深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节日氛围,2月23日,南莫镇兴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兴南村农家书屋、兴南村关工委、兴南村妇联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花灯锦绣 禧满元宵”文明实践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先为小朋友们讲解元宵节的来历,使小朋友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再向小朋友们讲解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小朋友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拿起准备好的材料包,自己动手做起来。志愿者、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研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个个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古风灯笼制作完成了,看着自己制作完成的灯笼,孩子们喜笑颜开,争相展示自己的作品。


此次的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为元宵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共同营造吉祥的浓厚节日氛围。


严马村:团圆喜乐庆元宵 共度佳节乐无边


严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元宵节之际,组织了一场以“团圆喜乐庆元宵,共度佳节乐无边”为主题的文艺演出,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演出节目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元宵节元素,又融入了相当一部分民俗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演出在欢快的舞蹈中拉开了序幕,精彩的表演引得观众阵阵掌声。其中,舞蹈《闹元宵》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此次元宵节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朱楼村:彩灯映月 谜趣横生


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元宵节的钟声已经敲响。为了庆祝传统节日元宵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让辖区内的孩子们感受节日的氛围,2月23日,朱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彩灯映月 谜趣横生”活动。


花灯,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活动现场,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解灯笼的起源与发展、寓意以及制作流程。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大家兴致勃勃地制作属于自己的灯笼,他们按照步骤依次折叠、粘贴、拼接、组装,不一会儿,一个个漂亮的灯笼展现在眼前。无灯谜不元宵,活动最后的猜灯谜游戏环节中,孩子们开动脑筋、踊跃参加,或凝神思考、或互相探讨,一个个谜底被逐一揭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


小小花灯传递着美好祝福,更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下一步,朱楼村将持续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