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4

02-26

14:59

来源

南通日报

用真情救赎迷途心灵

高墙不冷,感化重生。多年来,海门区公安局监管大队民警在高墙内播撒爱的希望,用真情燃起善的明灯,为在押人员的人性回归艰辛“摆渡”。监所实现连续38年安全无事故,连续14年队伍零违纪,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标兵看守所”。


融化冰冷,挽救扭曲灵魂


“我一直坚信,没有焐不热的心,没有感化不了的人。”海门区公安局监管大队大队长陶杰说。在他的办公桌抽屉里有一封感谢信,这是死刑犯张某3年前留下的。


高墙内的1462天,是张某从被刑事拘留到被执行死刑在海门区看守所羁押的天数,也是陶杰和同事们帮助张某完成自我救赎的时长。因为网络赌博,张某输光了钱财,萌生了抢劫念头,在实施犯罪时将受害人残忍杀害。刚进看守所那会儿,张某情绪极不稳定,忽而大喊大叫,忽而声泪俱下。


陶杰一边关心着张某的日常,和他推心置腹地聊天,一边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张某及其家庭情况。张某犯事后,妻子离他而去,孩子成了张某心中唯一的念想。“还想见到孩子长大一点的模样吗?”在和张某的一次谈话中,陶杰抛出这个话题。张某先是一愣,接着全身瘫软,号啕大哭。想到孩子,张某变得积极起来,陶杰也时不时告诉他一些孩子的情况。“儿子会走路了”“女儿说想爸爸”“儿子能说简单的话了”……听到这些信息,张某黯淡的眼神总会闪现一丝光亮。陶杰也会适时跟他聊聊生命的意义。忽然有一天,张某对陶杰说,他要捐献自己的遗体。“也算给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张某说得很用力,这是一个等待生效判决的死刑犯在生命最后时间里的自我救赎。


真情换来真心,唤醒迷途心灵。2022年3月,管教民警在监管对象伍某的床褥下发现一封绝笔信。陶杰和管教民警随即对伍某开展了半个月的法律政策宣讲和心理疏导,帮助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渐渐地,伍某放弃了轻生念头。“谢谢你们的开导,今后我一定好好服从管教。”教育谈话室里,伍某动情地说。能够正视自己的犯罪事实和审判结果,伍某之后为自己争取到戴罪立功的机会。


爱的坚守,擦亮平安招牌


对在押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是海门区公安局监管大队一直践行的理念。


2019年5月,73岁的王某因涉黑涉恶“零口供”羁押入所。他抵触情绪极大,完全不服从管理,身体状况又欠佳,行动不便。在对王某安全监管不松懈的情况下,监所安排人员照顾他的基本生活,在提审、开庭、律师会见时,民警用轮椅推着他或背着他。温情举动,王某都看在眼里,态度也逐渐转化。入狱服刑前,他动情地拉着陶杰的手说:“我给你们添了太多麻烦,谢谢你们!”


在全省率先实现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实现“小病不出所、大病及时治、急病可控制”,首家成立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团队……超前理念的落实,不仅保障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更铸就了海门区公安局监管大队的“平安招牌”。去年,监所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示范公安监所”。


在押人员李某突然晕倒在监室,呼吸困难,浑身抽搐。经驻所医生初步检查,发现有心梗迹象。大队立即启动紧急就医预案,迅速安排就医车辆和跟车民警,协调医院开通救治“绿色通道”,为挽救李某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与“艾”同行,风险留给自己


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监管工作充满挑战。面对巨大的监管压力、疾病传染的监管风险,海门区公安局监管大队迎难而上,接过沉甸甸的担子,依法依规将艾滋病在押人员管好,用心用情用爱感化他们。


被判死缓的毒贩杨某认为艾滋病就是自己的“护身符”,收押后多次自杀自残,妄图以此变更强制措施。海门区公安局监管大队启动应急预案,民警与监所卫生所医生进行专业化检查处理,让杨某始终不能得逞,彻底磨灭了他试图通过艾滋病逃避惩罚的妄想,后杨某被押送至云南第二监狱服刑。


近5年,海门区公安局监管大队共收押艾滋病在押人员16人,未拒收一人,未出现一次意外,监所安全“铁桶工程”建设经受住了实战检验。


一次次用心倾听,一句句良言劝导,一缕缕温情感化,高墙内不变的坚持,绘就平安底色。海门区公安局监管大队实现连续38年安全无事故,监所连续8年获评公安部“一级看守所”,先后获评“全国公安监所悬挂点安全隐患整治示范所”“全省公安监管系统十佳示范所”,涌现出了“全省优秀人民警察”陶杰、“全国公安监所协助破案业务能手”顾海丰、“全省首批公安科技信息化专业应用类专家”杨晋、“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绩突出辅警”汤咏梅等一批先进典型。 


(记者 张亮)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