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4

03-18

15:32

来源

江海晚报

静业庵修缮保护重现历史风貌

经过3个多月的封闭施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静业庵修缮保护工程竣工,将于近日验收交付。


静业庵又称宝峰庄,坐落在市区北濠东村,是明代建筑遗存,现存大殿、山门、倒座房、东西厢房等。作为一座九脊单檐歇山式建筑,静业庵整体保存较好,虽经过历代修缮,其局部构架保存有明代构件,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这座有着近400年历史的庙宇,深居闹巷,鲜有人知;而今经过修缮,基本恢复了往日风貌,成为来往行人倾心的好去处、历史文化爱好者的寻梦空间。


陈从周点赞此处“明代好东西”


关于静业庵的始建时间,坊间有明嘉靖八年(1529)、明万历年间(1573~1620)、明崇祯二年(1629)共3种说法。


张謇研究中心干事会干事、地方文史专家赵鹏认为,根据现在存有的一张旧照——明末张元芳题“七佛流辉”匾可以推断,“静业庵的建造,最起码在崇祯元年冬就已开始”。明崇祯二年,这个年份,应该是从崇祯二年四月董发帷等的梁板题名得来。照本地学者管劲丞先生所记,张元芳题“七佛流辉”匾的署款是“崇祯建元冬日元芳为宝峰老禅师题”,这“崇祯建元”分明是崇祯元年(1628)。静业庵的建造时间被认作嘉靖或万历年间,目前没有找到依据,推想是人们把同在城北的另一座庙宇“净(或也写作‘静’)居庵”,误以为是静业庵了。


静业庵的创建者为僧人宝峰,起初的名字为“净业庵”。“静业庵”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康熙《通州志》。明清文人雅士到这个城北寺庙寻幽访胜,多有吟咏,范凤翼、范国禄、刘名芳、金丹等都留下过诗作。清道光年间,姜长卿在《崇川竹枝词》中写道:“宝峰庄近北城楼,楼阁参差胜迹留;一水盈盈三里岸,半舟来赏桂花秋。”可见当时周边环境十分优美。


1957年8月,静业庵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至此,南通的文保单位一共13处,其中古建筑类4处,而静业庵大殿位列其一,可见对此的看重。赵鹏告诉记者:“其实,在南通的寺庙里,静业庵的创建时间并不早,规模也不大,它之所以被列入保护,除了大殿建筑本身外,恐怕与殿内的精美塑像有极大关系。”


静业庵的佛像皆细腰,为南通各佛寺所无,人称藏佛,据说是从北京传来。1963年,江苏省文管会邀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来通鉴定古建筑,当时关于静业庵的记录说:“陈教授认为藏佛后面彩云塑壁是明代的好东西。他说在江苏还是第一次看见,主张就地连同藏佛妥善保存……殿角原有崇祯八年造铁钟一个……这是文物,必须迁回殿内。”然而,那时的大殿已经作工厂的厂房,铁钟为生产队上工所用。经“文革”动乱,塑像、铁钟等悉数被毁,仅存正殿一座。


岁月荏苒,静业庵舍曾成为小学校、酱油坊、五金厂。2010年起,这里为南通风筝博物馆使用,在起到文化普及作用的同时,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也引起了南通各界的重视,其修缮保护工作被提上了日程。


修缮体现“尊重历史修旧如故”


记者前往修缮后的静业庵探看它的“焕新”容颜。行至进口处,门框及两旁墙面已经修整,呈现在眼前的是白墙灰瓦、深木色栏柱,中式的古朴典雅展露无遗。往里走进院落,深木色门窗古意盎然,屋面一色小青瓦,四周绿植环绕,昔日破旧杂乱的静业庵经修缮后焕发新生。


“市、区两级文物部门联动,和平桥街道联合整治,共同让静业庵恢复往日风采。文物修缮与城市更新相融合是其中的亮点。”崇川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长韦峰向记者介绍。


从2018年起,崇川区文旅局在上级文物部门指导下,牵头推进该文保建筑破坏风貌整改等各项保护工作。与此同时,在和平桥街道的大力支持和推进下,完成了文物本体周边违章搭建的拆除以及相关商户的清退工作。2022年,静业庵修缮工程方案编制启动,并于当年正式获批。2023年年初,经过多方努力,该保护工程获批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11万元。


据了解,静业庵修缮保护工程自去年9月20日进入封闭施工阶段,于同年12月底基本竣工,整个工程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故”的原则进行修缮。


“这次修缮工作主要在大殿,屋顶全都揭瓦重修,重新铺做防水卷材;内里两侧墙角腐烂较严重,我们也专门多做了几层防水材料,有效解决雨水渗漏的问题。”项目安全负责人吴卫东介绍说。


在修缮过程中,坚持使用老材料,遵循老工艺,以期恢复建筑原有形制,是各方的共识。为此,施工方前期走访了多地,尽可能寻找类似木材,就建筑中柱、椽、梁、枋多个残损处予以补修。


修缮并不同于“装修”,具有文物价值的遗存必须严格保护。静业庵大殿上方,现存的脊檩、两根上金檩檩身依稀可见祥云彩绘,是建筑历史及艺术的集中体现,在这次修缮过程中被严加保护,全程做好防护措施。


“这檩身上的彩绘具有北方的风格,这些珍贵遗存留待今后多加研究。”赵鹏说,“好在大殿整体结构保存完好,还保留了传统院落的风格。正式对外开放以后,加以引导,各界人士来到这里也能够知古鉴今,近距离了解文物故事。”


文物保护与老旧小区改造相融


和平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季钦告诉记者,这次修缮工程与北濠东村老旧小区改造相同步。街道配合清理了外围的租户,还对建筑外围的地面、道路进行了修整,给街边的流动摊贩提供了摊亭,为居民、也为文物建筑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空间。


今年春节期间,静业庵里添了几分年味。挂灯谜、结花灯,北濠东村组织社区党员、青少年齐聚于此,在体验传统民俗活动的同时,打卡历史文化传承基地,深入了解和感受身边的传统文化。


季钦表示,修缮后的静业庵将用作公共文化空间,将继续发挥文博场馆功能,开展历史研学、非遗传承等文化活动,实现建筑和人文双重价值。“我们希望,通过引入一些专业文化机构和本土文化资源,将其打造成一个小而美、有韵味的公共文化空间。”


据介绍,以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为目标,今年,社区将与市楹联协会协作开展“联学十讲”活动,为辖区广大青少年提供“学而思”新场景。


“不仅要保护,还要善加利用。”赵鹏认为,此处应以举办文化活动为主,“不能过于商业,而要比较闲适安静的,这样与宝峰庄的气质更相吻合。”


“现在这里很漂亮。过路的人都忍不住走进去看看,已经成为我们这块的一个景点了。”顾师傅家住附近,平时以配钥匙为生。在静业庵未修缮之前,他常常骑个三轮车,在门前西侧的路边空地做点小生意。如今,就在隔条马路的商铺一条街上,顾师傅拥有了自己的“格子间”,如此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还暖了人心。


(记者张坚 杨镇潇)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