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故事:20多年前,于冬娟毅然辞掉工作,回家专职种田,通过流转土地成为了为数不多的“种田大户”,2014年,于冬娟注册成立了启东市首个家庭农场,她以诚为本,以信立业,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挥洒青春和汗水,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走上致富路,为乡村振兴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以信立业,致富不忘众乡亲
1996年,于冬娟和丈夫从上海崇明返回家乡创业,村干部主动找上门来:村里不少农户外出打工,没人种田,希望夫妻俩来承包这些抛荒地。为获取农户信任,于冬娟用自己5万多元积蓄预付了部分租金,流转到了10多亩土地,获得丰收,净赚1万多元。她用实际行动获得了周边村民的信任,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将自家的农田转包给于冬娟。
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这是她对当地村民的承诺。20多年来,她刻苦钻研,勤奋耕耘,科学种田,带动本村50多户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她连续15年先后为周边50多家劳力紧缺户免费机耕,并请部分经济困难户到农场打工,以高出本地常规工资的20%支付劳动报酬,全年支付工资15万元;2016年,于冬娟种植的500亩小麦遭受赤霉病,亏损超20万元,面对村民的信任和风险压力,于冬娟始终坚持诚信为本,坚毅地扛起了责任。目前,冬娟家庭农场已经流转土地1300亩,种植品种包括小麦、水稻、四青作物等,年收入超30万元。
诚信经营,严把产品质量关
为了保证大米的品质,于冬娟一有空就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先后投资200多万元购买了农机设备及配套设备,全部实施机械化作业,并购置了脱粒机,自己进行加工。2015年注册“粒粒香”商标,扩大了品牌效应,大米广销江浙沪地区。2022年,冬娟农场顺利获得农产品绿色证书,主动与科研院所、种子公司合作,试种多款品种的优质稻,不断提升农产品价值,她说不仅要让老百姓“吃饱”,更要“吃好”。
以诚待人,勇担社会责任
作为人大代表,于冬娟履职尽责,为民发声,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邀请农业专家指导村民掌握农业新技术。作为村里的“学法用法示范户”,她不仅自己学法懂法,更是将农田、机房、仓库作为学习课堂,广泛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在疫情防控中,于冬娟与丈夫杨永金组成了防疫一线“夫妻档”,周边群众受其感染,纷纷加入志愿服务中。
2015年,她资助西部小女孩王明珠,送钱送物一直坚持了8年。2023年7月,王明珠父女跨越4000多公里来到启东,只想与好心人见上一面,表示感谢。不仅如此,多年来,于冬娟一直帮扶农村孤寡老人、特困群体,逢年过节时,她总是给老人们送去慰问品。于冬娟用自己的诚信待人,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