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故事:今年69岁的周云兰,是海门区三星镇李彬村四组一个普通农村大婶,她,勤劳质朴、默默奉献、助人为乐。她,除了尽心照顾家中高龄老人以外,还二十年如一日义务照顾邻家独居老人,关心老人起居生活,让老人晚年独居却享受到天伦之乐。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无微不至 呵护独居老人
“中午的饭咸淡如何?腰还痛不痛?脚上的鞋子防不防滑?”……忙完农活,周云兰匆匆赶到黄建芳的家中嘘寒问暖。黄建芳是南通市海门区三星镇李彬村的一位独居老人,今年81岁。老人家的丈夫是抗美援朝老兵,2005年便去世了,习惯农村生活的黄建芳,没有跟随子女去往外地生活。从那以后,住在附近的周云兰便时常前去探望,送顿饭、陪黄建芳说说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黄建芳的儿子袁新表示,每次回来探望母亲,黄建芳从头到脚都是干干净净的,“脸上泛着红光,精神头也特别好,比我们照顾得还要好,真是感谢我的周大姐啊!”
袁新表示,父亲去世后,他们兄妹俩一直想接母亲过去住,也请过保姆,但她都拒绝了,把他们兄妹俩愁得没办法。还好从那时起,邻居周兰云大姐便时常过来陪黄建芳,兄妹俩这才勉强答应了下来。2010年,黄建芳不小心摔骨折了,好在天天上门探望的周云兰及时发现,第一时间把她送去了医院。住院期间,尽管黄建芳的子女都回来了,周云兰还是坚持每天都去陪陪黄建芳,给她带点新鲜的果蔬,开导她。出院后,擦身子、洗衣服、做饭……大大小小的事情,周云兰都包下了,在周云兰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黄建芳康复如初。2015年,黄建芳犯了坐骨神经痛,在床上翻身都疼的直叫唤,周云兰不辞辛苦陪她做针灸、敷贴膏药、按摩,医生都以为周云兰是黄建芳嫡亲的小妹。“现在还能偶尔坐着打打牌,连医生都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周大姐把我妈妈照顾得真的好!”袁新感激地说道。
言传身教 建起助人家风
“这已经是云兰第三次救我了,没有她,我哪里有现在的好日子啊!”黄建芳眼含热泪激动地说。2023年3月,黄建芳因意外,烫伤严重,也是周云兰第一时间发现,送她去了医院。出院后,黄建芳又突发青光眼,视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周云兰几乎是住在黄建芳的家中贴身照料。但她97岁的婆婆也需要照顾,儿子儿媳工作繁忙,她还得每天抽出时间去帮忙带孩子,一时间,周云兰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得知了黄建芳受伤的情况,周云兰的儿子袁松第一时间请了假,让母亲踏踏实实地照顾黄建芳,袁松说:“母亲从小就用实际行动教导我,没有什么能比帮助别人还要开心的了。”与此同时,周云兰的丈夫承担起了每天给黄建芳做饭、送饭的职责。周云兰的婆婆也总是催促她去看看黄建芳那里有没有要紧的事情。“再忙我也要去陪一下她的,她看到我来了就笑了,看她笑得那么开心,我也踏实。”周云兰说道。
乐于奉献 传递爱心暖流
袁新表示,他们兄妹二人不止一次想要给周云兰一家报酬,每次都被周云兰拒绝。今年黄建芳家的厨房需要重建,周云兰的丈夫恰好是做这行的,二话不说便带着四个工友,花了3天时间,完成了重建工作。新房子白墙黑瓦,做工细致。“这次我想重建费总归能收了吧!结果还是不要,别的工友都收了,就他怎么说都不收!”他就这么和周云兰推来推去,推了半晌,她好不容易才答应收下。可收完后,她转头就全部捐给了隔壁的另一户困难家庭。周云兰说:“本来就是举手之劳,怎么好收他们的钱呢!”
“周阿姨真的是个好人,街坊邻居谁家有困难,周阿姨总会帮一把。今天攒3个鸡蛋,明天攒10根丝瓜,自己舍不得吃,也要给他们送过去。”李彬村网格员龚佳铭表示。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周云兰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书写出了敬老、爱老、孝老的大爱篇章。村里人无不对周云兰交口称赞,她的善行义举,带动了李彬村敬老爱老的氛围日渐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