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4

04-26

10:16

来源

南通日报

让更多孩子在诗韵中绽放童心

23日至24日,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江海晚报、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协办的南通市“江海诗教”教科研共同体推进会在启东折桂中学举行。来自全市“江海诗教”教科研共同体成员学校的中学校长、骨干教师共100多人参加活动。这已是今年举办的第四场“江海诗教”教科研共同体专题研讨活动。


早在2020年,市教科院牵头组建了南通市“江海诗教”教科研共同体。近年来,市教科院带领该共同体的成员学校开展了30多场专题研讨活动,除课堂教学观摩、名师示范、诗教专题报告、师生素养展示、诗意校园建设外,还大力推动“老少乡小”科研普惠赋能行动,不断丰富“立学课堂”实践,让诗教滋润童心,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诗教育人之路。


以诗育人,诗意校园涌现


“春天的脚步渐渐近了,小草听见后,把头探出来好奇地张望……”23日,看到语文老师何艳拿来的报纸上刊登了自己创作的诗歌《春天的脚步》,文亮小学五(4)班学生曹陈钥雀跃不已,“谢谢何老师的指导,我会多写诗歌,以后长大当一名诗人。”


早上8时许,一走进文亮小学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陶行知先生的金色雕像,每个教室内都有一名“小先生”正在分享自己喜爱的诗歌。“开展诗教活动,绕不开陶行知先生。”市教科院副院长李志丹说,陶行知先生一生创作了700多首诗歌,他的“诗教”主张是:使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诗”的韵味,每一处细节都有“教化”功能。


文亮小学始建于1950年,是我市第一所行知小学,有着良好的诗教传统。本月17日,该校承办了一场“江海诗教”教研共同体推进会,集中展示了学校诗教成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如师附小的大成殿前,孩子们迎着孔子深邃的目光,在晨曦中诵读诗词。该校副校长季维维介绍说,学校延续孔子诗教传统,秉承“真实”校训,用诗歌塑造美好的心灵,不仅每学期举行读书节系列活动,而且为学生积极搭建丰盈诗心的平台。2018年,该校成立了“大成小秀”诗社。近年来,附小学子多次在全省诵读比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


“我们开展诗教活动,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也是针对当前的教育现实、建设教育文化生态的可行而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江海诗教”项目负责人、市教科院教育理论研究室副主任邢晔表示,“诗教”之“教”,在于教化、教诲、教导,更在于教习,教诗育人,学而时习,从诗歌的迁移、再生产与综合实践中,新建一种和谐、向好的关系。


在江海大地,诗教校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诗育人深入人心。“江海诗教”活动诞生于2016年,致力于诗教理念下的文化育人、活动育人。2020年,市教科院牵头组建南通市“江海诗教”教科研共同体。自该共同体成立以来,全市共有80多所学校加入其中,每年坚持开展6次不同主题的研讨活动,参加活动的学校达100多所,教师达5000多人次。


学科融合,创新诗教课堂


“这两首诗歌都是用国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画家寥寥几笔,就画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喜爱的古诗也画出来呢?”在全市“江海诗教”教科研共同体推进会上,文亮小学美术老师范阳为大家带来一堂生动的美术课。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美术不止教授技法,还要关注孩子内心成长。把绘画和诗教融合起来,效果很好。”15年来,范阳一直探索美术和诗教的最佳契合点,“低年级用儿童画来表现,中高年级可以用水墨画来呈现。”她坦言,这种跨学科融合对教师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它倒逼自己在教学前做好功课,和语文老师联合起来,加强研讨。活动前的模拟上课环节,市教科院组织了多位专家会同指导,只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经过系统、反复的‘研磨’,我收获很大。”


在郭里园小学举办的全市“江海诗教”教科研共同体推进会上,该校师生将武术、诗歌、舞蹈、音乐等形式融入跨学科、多门类的融合表演,令共同体成员学校的同行们深感震撼,赞不绝口。


“诗教课堂不是一般的语文课,而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文化底蕴的‘立学课堂’。”市教科院教育理论研究室主任周荣斌说,诗教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跨学科的、唯美动情的、生动有趣的,也是求真的、尚美的、向善向上的课堂。要将诗教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办出具有各校特色的诗教特色,让学生不断拔节生长。


在市教科院的倡导下,我市诗歌教育与各学科的跨界融合不断深入,专题研讨和观课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等多个学科。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学城,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启东市汇龙小学校长杨裕海等“大咖”积极参与“江海诗教”教科研共同体活动,诗教与多学科的有机融合越来越深刻、润泽。


普惠共研,品味诗意生活


“活动中,我感受到专家们的专业和耐心,真是获益匪浅。”通州区刘桥小学教师黄霞是第一次参加南通市“江海诗教”教科研共同体推进会,感到非常激动。在课堂观摩时,她执教了《长相思》一课。听课时,市教科院的专家和各地名师们认真投入,态度亲切随和,评点却一针见血。“细到每一幅画、每一个字,凡是存在问题的,他们都向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对于我们乡镇学校的老师来讲,真的很感动。”


推行“江海诗教”,助力“老少乡小”。市教科院将服务重心下移,切实关爱50岁以上老教师和3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多次把活动主场放在乡镇(农村)学校和小规模学校,邀请乡镇(农村)和小规模学校的一线教师参加南通市“江海诗教”教科研共同体推进会,提供讲课、评课、改课平台,推动他们在教科研上多元联动、同创共享。


“我们着力推动乡镇(农村)学校和教师发展走上共同体推进的新快车。”市教科院院长徐卫华表示,普惠教研体现在普遍性、公平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突出教科研公益服务的精神,尤其在课题推动研究上提供助力。近年来,曾经“高、冷、远”的省、市级课题数百项飞进“寻常百姓家”,改变了“老少乡小”有教学、无研究的日常,为基层学校、普通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此外,还重点帮扶普通和弱小学校成功申报省、市各类内涵发展与教改项目20多项,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不学诗,无以言。”徐卫华表示,市教科院将充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进一步做强做优“江海诗教”教科研共同体,持续提升活动品质,促进和助推诗性校园、诗意教育、诗化学习生活的建设,凝聚精神文明建设的诗性力量,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 张烨 通讯员 邢晔)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