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州区兴仁镇,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职工,他牢记使命和父辈嘱托,传承好家风,为社会、为他人做好事、办实事,成为村民心中的“雷锋”,他就是与共和国同龄的江苏好人——陆瑞祥。
约法三章 家风传承
出生于1949年9月26日的陆瑞祥与我们一见面,就高兴地告诉我们,在6月30日举行的通州区建党103周年庆祝大会上,通州区委书记张建华为他颁授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说,此时此刻想起了自己50年前光荣入党的点点滴滴,想起了父亲半个世纪前与他的一次谈话。
陆瑞祥从事单位财务工作不久,在1973年的一天,父亲与他进行了一次谈话。记得父亲是这样说的,你能从事财务工作,这很好,但要做到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每月要书面汇报当月收支情况。父亲是这么认为的,如果喜欢吸烟、喝酒,甚至喜欢打牌,就会有人为一己之利向你“敬贡”,慢慢拉你下水……陆瑞祥说,他现在依然记得当时父亲与他“约法三章”时的严肃表情,那次谈话对他的人生影响非常大。
从那以后50多年来,陆瑞祥始终牢记父亲嘱托,做到了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工作,建立了家庭生活账本,随时接受父亲和家人的检查监督。我们从陆瑞祥家庭生活账本中看到,他们家庭的日常开销及二次建造房屋的收支费用,包括向亲朋好友借、还款的记录都非常详细。
爱心故事 由来已久
1985年,陆瑞祥的一名同事及其妻子先后去世,孩子成了孤儿。他购买了内衣、棉衣裤等生活用品送给这个孩子,还从家中并不多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支持她,并将她接到家中抚养,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温暖。家中突然多了一个人的生活开销,陆瑞祥省吃俭用,中午也不到食堂吃饭,而是在宿舍里用煤油炉煮饭,再买一元钱萝卜干吃上几天……
这个孩子一直感恩老陆及全家对她的关心,这么多年来,逢年过节总要带上礼品来看望老陆夫妻俩。她常说,是陆伯伯的关心资助才让她走过生活的困难时期,陆伯伯一家是她的大恩人。
陆瑞祥退休前是南通市棉麻公司职工,平时工作负责认真、兢兢业业,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曾因在某一领域为国家做出较大贡献,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及省供销合作社、南通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陆瑞祥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与祖国同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上学时雷锋是我的榜样,工作后焦裕禄、王进喜是我的楷模。”
退休生活 爱心不断
2009年10月,办理好退休手续的陆瑞祥主动与丁涧店村“两委”联系,表示自己愿意为村集体、为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年冬天,他自费8000余元购买了棉花,加工成120条棉絮,走访村里的困难、残疾等特殊家庭。每年6月的村民健康体检,老陆又主动到村“两委”请缨,从组织村民集中乘车,搀扶腿脚不便的村民上下车,到医院引导体检,返回时清理人数,他总是在现场组织协调,跑前忙后,今年是老陆为村民体检志愿服务的第6个年头。这几年,陆瑞祥主动为本村96名村民、外村36名村民办理了失能照护险补贴的申报手续,他帮助准备材料、到医院调取医学证明、陪银行工作人员上门为失能人员激活社保卡,让失能人员每天能享受8到15元的照护费和每周两次的上门服务,让他们能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生活质量得到改善。陆瑞祥说,看到失能照护险补贴能给并不富裕的村民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感到特别欣慰。
这几年,陆瑞祥看到村十四组的道路太窄,自费5400元将道路拓宽,方便车辆和行人通行;他看到辖区一桥梁周边道路坑洼,造成多人摔倒受伤,立即拿出4000多元请人修复;他先后为12名村民办理残疾申报和鉴定手续、为50名村民办理了医保卡激活、解决村排水不畅1处、自费修理灌溉渠3处、为在台风中受损的低保户家庭修缮房屋,他出资并到现场做“小工”;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家人捐款2000元,还将值勤报酬3000元分别送给本村15名90岁以上的老人;他坚持给身患重病的村民捐款……这样的好事、善事,在陆瑞祥身上举不胜举。
2021年3月5日,“陆瑞祥志愿服务工作室”成立,这也是通州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党员志愿者工作室。陆瑞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文明城市创建、秸秆禁烧、反诈防诈、平安生活、不动产产权登记等,走进学校、企业和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用最通俗的语言,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给村民,还通过身边的案例以理说法,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让村民们心服口服。陆瑞祥先后荣获兴仁镇十佳道德模范、通州区优秀共产党员、南通好人、江苏好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采访结束前,陆瑞祥祝祖国更加强大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季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