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10
14:32
来源
南通日报
快节奏的时代,“没时间、没精力、没厨艺”在家做饭是客观的一个社会现象。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饮食的追求已经从“将就吃”逐步转变为“讲究吃”“健康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菜场代炒作为一种全新的餐饮消费方式应运而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群众的生活消费体验,在对《南通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21—2035)》进行修编的过程中,注重菜场的专题规划,不断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功能,传统菜场也正在逐步向多元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转变。
菜场代炒是上门代厨的“进阶版”,是从“帮择菜”“帮切肉”等顺手事逐步精细化延伸、演进而形成的新业态。根据素菜、荤菜等菜品分类,菜场代炒的加工费从几元至几十元不等,一份代炒美食的到手价往往低于市场成品价。代炒实现了食材到美食的零距离,打破了由时空限制引起的食材渠道不可靠、食材管理不到位、食材加工不可视等问题,最大程度实现原生态、少添加。由此可见,菜场代炒有望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新服务新动能。
在专业化技术水平上更有高度。代炒的前提在于健康,经营者的食材质量、监管上的规范严控、菜场中的环境卫生、机制下的价格厘定等因素是让顾客能够获得“安全感”的关键。代炒不仅涉及炒菜的过程,还需注重洗菜、切菜等相关前端服务的科学分工。因此,因地制宜将“中央厨房”的运营理念与规范模式引入菜场管理,有助于在食材供给、挑选采购、加工清洗、炒制包装等方面实现专业化操作,让顾客从拎着“菜篮子”到端着“菜盘子”各环节更有安全保障、更为透明高效。
在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上更有温度。代炒的灵魂在于沟通,器具锅碗瓢盆的选择、菜肴煎炒焖炸的斟酌、配料油盐酱醋的把关、味道酸甜苦辣的把握等方面是让顾客能够感受“烟火气”的关键。代炒不仅意味一场有关食物的交易,更能体现生活的温度。因此,代炒过程需摒弃“走量”而不“走心”的浮躁,在用匠心满足顾客定制需求中将家常菜变为特色菜、招牌菜,在唠家常中将顾客变为回头客、老食客,用口碑将香喷喷的“锅气”变为暖洋洋的人气。
在多元化配套服务上更有力度。代炒不仅关乎顾客温饱,更是将下游餐饮产业适当前置、在市场拓展环节将“幕后”更好置于“台前”的典型。因此,代炒的业态发展需积极将市场餐饮消费活力下沉菜场,从传统的“性价比”转向高质量的“品价比”,让顾客能够在饮食健康领域提高参与感、改善体验感、增强幸福感,在闲暇之时不负美好“食”光。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真正的“烟火气”,需要时间成本与情感成本的“熬制”。菜场代炒蕴藏着类似“家”的生活气息。买菜时砍砍价、看他人做菜时唠唠嗑,不仅能让群众贴近并感受饮食文化,还能学习并请教厨艺技巧,这样的“烟火气”着实有吸引力。
(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