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上午,阳光洒满通州区川姜镇望海台村。“关爱一线牵”栏目组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进了帮扶对象陈永全的家。尽管已至颐养天年的年纪,陈永全却单身独居,并身患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生活来源仅靠月均千元的低保维持。然而,他从未抱怨命运的不公,反而以微笑和乐观为自己撑起了一片天。
初见陈永全,他正悠然自得地坐在门槛旁的小板凳上,手中握着一把小铲子,细心照料着菜园里种的大白菜与小青菜。见到我们的到来,他满脸笑意,热情地招呼:“快进来坐,屋里暖和!”
和印象中独居老人不同的是,陈永全的家虽简陋粗粝,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但却被他收拾得井井有条,充满生活的气息;卧室内的摆设简单质朴,一张硬板床、一张旧桌子便承载了他独居生活的全部。
据望海台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杰介绍,陈永全老人的生活并不容易。他一辈子未婚未育、无儿无女,晚年生活全靠不远处侄子的偶尔照应,并由于长期患有高血压和心急(心脏病的一种表现)等慢性病,他从年轻时便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所有的生活来源都靠村里帮他申请的低保和农保维持。“然而,面对生活的艰辛,他从未抱怨过一句,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张杰说。
“我一个人生活,就要自己照顾自己,内心要强大,不怕困难。”在采访过程中,回忆起几个月前在家中突发心急、摔倒的那场意外时,陈永全仍心有余悸。
去年9月的一个清晨,陈永全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烈的疼痛,心急的症状再次发作。村干部紧急将他送往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为心急症状加重,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谈及就医经历,陈永全深有感触:“发病时没有人陪着,去医院需要挂号,住院也需要人陪护。”同时,住院的一个月时间里孤独与无助如影随形,没有亲人陪床,鲜有朋友探望。
治疗期间,扣除报销外,还需要自费2000余元,对于每月仅靠900多元低保和300多元农保维持生计的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
腿脚不便,
生活质量无法保证
“老人耳朵有点背,你要跟他说话的话,得趴到耳朵边喊,声音说大些。”在一旁的村干部提醒道。原来,今年已76岁高龄的陈永全随着年龄增长,背开始佝偻,腿脚也变得不利索,就连日常沟通都需要“费些力气”。
但陈永全逢人都是笑嘻嘻的。“你们今天能来跟我聊聊天,我很高兴。”陈永全对记者说。虽然在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却孤独无依,但陈永全从不抱怨。“前几年他身体好的时候每天都拔菜、骑个小三轮上街卖呢!”张杰回忆道。
此前,他一直独居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老旧房屋中,因年限久、未经修缮,房屋格外破旧,地面、内墙均为泥土,天花板还有几处漏洞,房屋堆满了木头、杂物,杂乱无章,居住安全和卫生条件无法保障。
同时,随着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加剧,农村老人日常生活物资的购买非常困难。特别是对于像陈永全这样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来说,更是如此。
“村里的小店和商贩几乎消失殆尽了,我购买米面油都需要靠邻居帮我带回来。”在述说独居生活遇到最大的不方便时,陈永全的语气略显沮丧。
多方关爱,
生活有了暖心依靠
“感谢政府!这次改造我一分钱没有出,居住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特别是有了新的卫生间后,解决了我多年来用马桶上厕所和没办法在家洗澡的大问题。”来到屋外,陈永全热情地为我们介绍经改造后家的新变化。
2022年,在川姜镇政府的帮助下,村里为他申请了2万元的危房改造补贴。现在,新建的屋子明亮宽敞,门前新铺的水泥地干净敞亮,让他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会走路打滑。
同时,为了解决村里独居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不便的问题,望海台村会定期组织集中采购,为独居老人提供柴米油盐等生活物资。同时,村里聘请的清洁工也会一个月两次前来拜访老人,无偿为他们打扫卫生,统计生活所需,和老人们聊聊天解解闷。
陈永全说,村里的人都是善良朴实的农民,他们平时彼此间相互照应,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农忙时节,邻居们会主动前来帮忙,他也会给邻居赠送自己种的蔬菜;在闲暇之余,他们也会聚在一起聊天、下棋、打牌。每逢传统佳节,村干部和邻居们都会热情地邀请陈永全一同庆祝,并给予他生活上的各种帮助。
谈及有什么心愿时,陈永全说得最多的话是“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现在邻里和善,村干部负责,让我能幸福地安享晚年。”陈永全笑着说。(文中帮扶对象为化名)
(记者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