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22
12:16
来源
江海晚报
龙年尾声将至,回顾这一年,南通文坛成绩斐然,成为地域文化繁荣的生动注脚。如皋籍作家朗朗(笔名,原名陈朗)与海安籍作家卓牧闲(笔名,原名段武明)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热播,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为南通文坛再添亮色。
近日,应卓牧闲之邀,朗朗回通参加多场分享会。在分享中,我们发现她的内心深沉而富有力量,在文字的世界里构建起独特的精神天地。
1月16日至17日,朗朗应邀前往崇川区、如皋市、海安市及盐城经济开发区分享写作心得。
高调写书,低调做人。这些年,朗朗很少参加类似的分享活动。“因为想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中,所以闲暇时,我不是在写书,就是在构思故事情节,很少把精力分配给社交活动。”这是朗朗最初的想法。用她母亲的话来讲就是“幼稚、不懂变通”。
朗朗答应回通是应八年挚友卓牧闲之邀。一方面,朗朗想着有熟人在身边的活动会轻松自在许多;另一方面,她也能借此机会和卓牧闲等其他优秀的本地作家交流。“起初没想到要安排这么多场分享会,没想到家乡这么热情,于是就安排了加场。”
高强度的工作和路途的奔波让朗朗和随行工作人员都感到疲惫。17日晚上,赶到盐城经济开发区时,朗朗已经连轴转了两天。吃完饭,她又立刻和主持人核对第二天的活动流程,和主办方交流自己关于活动的想法。
主办方江苏世纪新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正霞既是朗朗的书粉,也是她的剧迷。两人聊到深夜。“我们很多想法都不谋而合,她很懂我。”和董正霞的交流让朗朗觉得轻松愉快,社交似乎不是侵蚀精力的“洪水猛兽”,而是另一种汲取灵感的方式。
在崇川区的活动中,朗朗与主持人郭玲配合默契,让她感受到了专业;在盐城的活动中,她看到盐城广电主持人董楠为采访准备到凌晨一点,让她感受到了认真。“这些天结识了很多优秀女性,她们身上的智慧、努力、坚毅都让我受益匪浅。”朗朗也逐渐意识到,这些社交也是滋养创作灵魂的源泉、活水。
生活与创作
在商业的浪潮中坚守本心
“网络文学和网络微短剧出海”,“微短剧剧本的创作瓶颈”,“作家会不会被AI取代”,“创作该听投资方的要求还是遵循作者本心”……18日上午,在盐城经济开发区中韩文化客厅,朗朗参加了韩剧《我的野蛮女友》的编剧崔锡珉的一档访谈节目——崔锡珉和他的朋友们。她和崔锡珉、卓牧闲、现场观众,以及中影集团等影视公司的投资人就网文与微短剧的发展困境与机遇展开热烈讨论。
“目前,网络微短剧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好的剧本,为什么像您这样的头部作家都不愿意创作优秀的微短剧作品?”面对犀利的问题,朗朗从容作答,她认为微短剧是未来的一片蓝海。为什么缺乏好的剧本?卓牧闲答道:“优质剧本对于网络微短剧行业良性发展至关重要,但这也意味着投资方要投入更多资金、给予作者更高的利润分成,这是目前追求小成本制作的网络微短剧不能实现的。很多头部作家是不会接这样‘性价比’不高的创作。”两人对网络微短剧创作瓶颈的见解直击行业痛点,揭示了资本运作与创作追求之间的微妙平衡,引起投资方对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深度思考。
曾有投资方坦言,他们喜欢“能在一个场景里拍完所有戏份” 的剧本,这无疑是给作家的创作上了枷锁。朗朗认为,创作是自由的,这样的要求不利于作家的发散性思维。“作家负责创作,剩下的应该交给编剧。”
当前,网文、网剧、网游正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朗朗认为,网络文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精准捕捉时代的脉搏,呈现当下社会与人们心灵的真实写照。尤其在剧本创作中,文学与影视的结合,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情感的深度共鸣。展望新的一年,朗朗希望能带给大家更多更好的作品。
创作与乡情
让南通元素在书中展新颜
在上海生活工作多年,朗朗始终对家乡南通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她会特意寻觅那些和南通有地缘羁绊的地方走走看看,在先辈的足迹里汲取创作的灵感与力量。
“南通实业家张謇先生曾经在上海宝山办过纱厂,我经常会到宝山汲取灵感。作为南通人,张謇永远走在世界和时代前沿的精神也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因此,我的小说中会写一些关于时代前沿和社会潮流的内容。”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非遗项目,朗朗构思了新书——《非遗人家》。
当前,《非遗人家》正在豆瓣阅读上火热连载。这是一本以南通非遗为题材的小说,其中包含了蓝印花布、沈绣、珠心算、红木雕刻等南通元素。2024年12月17日,南通蓝印花布传承基地正式揭牌,朗朗感慨:“布上青花,蓝白幽韵,不单印出了古老的图案,更印出了南通非遗文化的累累硕果。”
《非遗人家》无疑是朗朗为家乡献上的一份珍贵的新年礼物,它承载着朗朗对家乡的深深祝福与无尽热爱,更是她对家乡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助力。
进入寒假,朗朗开启了日更一万字的模式,希望快点将新书呈现给大家,让新书成为推动南通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力引擎,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
“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站在新的一年的起点上,朗朗满怀期待。她将带着对创作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文字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也为读者带来更多触动心灵的作品,在新的一年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记者朱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