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27
14:43
来源
江海晚报
在启东市人民中路天鼎购物广场,有一家从去年火到今年的面包店,店员不仅从来不会对顾客说“欢迎光临”,还总是对他们“指手画脚”。这家特殊的“烟囱面包店”的老板夫妇和所有工作人员都是聋哑人,卖的是现烤的“烟囱面包”,因良好的口味和背后的故事,这家小店从去年2月开张以来,赢得了众多熟客的喜爱,大排长龙是常有的事。22日,记者慕名来到这家无声的面包店。
刚走到店门口,扑鼻的便是面包的香甜味道。玻璃橱窗上贴着红底白字的提示:“我们是无声,请您用手指点,谢谢您的惠顾。”玻璃窗后,老板钱辉、施健夫妇和两名店员在小店里忙碌着,有的准备原料、有的烤、有的卖,他们偶尔停下手里的活用手语简单交流一下。店内虽然没有声音,却显得有条不紊。记者注意到,店内虽然只有“烟囱面包”和“舒芙蕾”两种商品,但口味却很丰富,仅“烟囱面包”就有原味、榴莲、蓝莓、草莓等十几种口味,每只价格从9.9元到15.9元不等。
一只“烟囱面包”的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却很精细。一大早,钱辉夫妇要提前到店里准备好面团并醒发,再将大面团切成180克左右的小团,揉成长条并缠到特制的烟囱形模具上,压成扁扁的面包,然后二次醒面,再将面包胚放到特制的烤架上烤,直到表皮烤得金黄微焦,热气腾腾的麦香飘满小店的每一个角落。面包胚烤好后,还根据口味刷上不同的酱和奶霜,再装进定制的盒子,一个酷似烟囱的长面包才算制作完成。趁热吃上一口,外壳香脆微甜、内里柔软有嚼劲。
借助纸笔和手写板,记者和钱辉夫妇“聊”了起来。钱辉曾做过不少工作,开过洗衣店,跟父亲学习过做面点。在朋友的介绍下,他知道了时下流行的“烟囱面包”,并特地到延安的培训班进行了学习。回到启东后,他和施健拿出了多年的积蓄租了门面、买了设备,前后花了20余万元。招募店员时,钱辉和施健决定招收聋哑人。“聋哑人找工作不容易,我们想给大家一个机会。”去年2月2日,这个全部工作人员都是聋哑人的“烟囱面包店”正式开业,并很快大受欢迎。施健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生意最好的时候,顾客从店内排到人行道,能有十几米长,每天约能卖掉800个,店员们忙得不可开交。
面包店每天从10点半营业到21点,钱辉夫妇每天不到8点就来到店里做准备工作,晚上10点打扫完卫生才回家,每天超过14小时都在店内忙碌。在和钱辉夫妇交流的过程中,顾客虽然没有出现大排长龙的情况,但却三三两两没断过。施健告诉记者,经过一年时间,“烟囱面包”的热度略减。去年10月,她去学习了“舒芙蕾”的制作,又为店内赢来了不少回头客。
“我们只想告诉大家,别人能做到的,聋哑人一样可以。”采访即将结束时,钱辉在手写板上写道,“我们希望顾客喜欢我们的店是因为面包的口味,而不是因为对聋哑人的同情。”
(记者袁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