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2-17
15:48
来源
江海晚报
“收藏者”,留住作品中的人文印记
15日上午,“典藏迎贵客——王个簃精品书画展”在喜洋洋大厦20楼“人间贵客”会所揭幕亮相,集中展示了由南通收藏爱好者顾克非与好友珍藏的34件王个簃书画精品。今年61岁的顾克非坚持书画收藏已有40多年,迄今收藏有王个簃、葛竹谿、刘子美、高冠华、尤无曲等南通一批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上百件,其中不乏名家们在特定时期创作的“稀世珍品”,背后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可见一斑。
王个簃精品书画展是顾克非举办的首个个人收藏专题展。
20世纪80年代,初入职场的顾克非因在机关工作,常常与老干部来往,间接接触并了解到王个簃的艺术作品。作为我市著名书画篆刻家、艺术教育家、海派艺术大师吴昌硕衣钵传人,王个簃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其大写意花鸟继承了吴昌硕大师浑厚古拙的艺术风格,用笔浑厚刚健,笔势静蕴含蓄,潇洒遒劲,色彩奇丽,气韵流动,展现出极强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本次展览集结了王个簃不同时期的画作,时间跨度从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题材上以花鸟画为主,还展示有难得一见的山水、人物类等作品真迹。“这件作品就是20世纪20年代,他在南通城北小学(现实验小学)任教的时候,创作的一幅‘菊石图’。那个时候,著名画家葛竹谿是学校校长,王个簃也向葛竹谿求教,学习绘画。透过作品,我们也能看到二人在艺术和情感上的碰撞。”
收藏名家名作不是顾克非的初衷,作品蕴含的历史、人文故事才是他追求的“精品”。在顾克非收藏的王个簃精品书画中,可以窥见王个簃与《申报》著名记者冯都良,与李苦李、习苦行并称为南通“三苦”的画家仇淼之,以及我市老一辈艺术家黄幼松等文艺界、出版界名人互动交往的印记。顾克非说:“它不是一幅简单的画,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才是它的价值所在。以此为基础,还可以研究策划出‘王个簃和他的朋友圈’系列展览。”
国家一级美术师、市个簃艺术馆原馆长魏武观后有感而发,他说:“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件件是精品;作品时间跨度长,包含了王个簃先生早期、中期、晚期的艺术表达,全面展现了其艺术发展脉络。此外,展品品种多元,囊括了花卉、山水、书法等体裁,扇面、拓片等形式,让人一饱眼福。”
“求教者”,在耳濡目染中涵养自身
回顾书画收藏之路,顾克非已经走了40多年,且一心致力于挖掘南通乡贤或在通生活工作的书画家。为什么对此热衷?他说:“在我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经常到扬州出差,在与当地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现,许多人家里都能拿出民国,甚至是清朝时期的书画作品,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给我带来了思考。我想,南通书画艺术也是南通文脉的一个重要体现,可以把它作为载体,让更多人了解南通人文历史。”
说来也巧,他的第一件收藏品正是书画。20世纪80年代初,就读于江苏省南通供销学校的顾克非在毕业前被分配到海安西场小学实习。一天,他在学校宣传栏里看到了海安西场人、知名诗书画印大家仲贞子的介绍。近水楼台之下,他便和几名同学商量着前去拜访。“我们每个人请他刻了一枚印章,5块钱一枚,那时候我们一个月生活费18块钱。过了几天去取章,我又顺便向仲贞子先生要了一幅字,他写就‘渊深余乐’4个字赠送给了我。”彼时的他尽管年龄尚浅,但文艺的种子已在心底悄然种下。
毕业后,顾克非被分至机关工作。10多年时间,他结识了不少书画爱好者及本地金石书画家,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南通书画艺术的熏陶。其间,受新诗潮的影响,他开始创作诗歌,还和朋友创办了“江尾诗社”。
1998年前后,他选择下海,在南通经商。一次偶然的机会,著名诗人丁芒回通,南通书法家秦能、画家侯德剑等人与其相约在一家酒店相聚。恰好顾克非也在此地,后经酒店老板的介绍,得以与丁芒等一众艺术家相识,并受邀参加这场聚会。当天,大家志趣相投,相谈甚欢,他与秦能、侯德剑由此成为“忘年交”。
收藏书画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接触各类书画作品的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把握不住的时候就向身边的书画家请教,研究传统文化,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我的个人修养也从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顾克非回忆道,一次,他遇见了著名传记文学家朱东润的书法作品,“朱东润曾受张謇先生的邀请,在南通师范学校任教10年,与南通渊源很深。后来,南通书法家秦能、魏武又向我普及了朱东润的书法成就,他曾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这更加坚定了我收藏的决心”。耐心等待了三四年,他终于如愿从藏家女婿手中收到了一件书法四条屏。
“讲述者”,满怀热忱传播南通故事
“收藏的最高境界是分享。”本着这一初衷,2023年,顾克非和家人商量着为这百余件藏品筹划一个展示的地方,即现在的“人间贵客”会所。
起初,这里是文人雅集的地方。一件件带着岁月沧桑痕迹的书画真迹吸引不少文人墨客流连于此,不定期更新的私人藏品展给他们带来常来常新的感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南通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丘石说:“在南通,私人能有这么多书画藏品的,不多见。”随即他欣然提笔,写下“贵人轩”三个字。久而久之,诸多大家受氛围感染,或有感于顾克非的人文情怀,纷纷献墨题字——书画家范扬写下“怡然自乐”、书法家秦能书写“人间贵客”,画家袁峰画虎……今昔相照,将南通书画艺术的深厚底蕴、书画家脉脉相承的文化基因生动呈现。
顾克非想,行业内的关注和认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人,特别是市外游客朋友走近、了解南通文化。于是,“人间贵客”又多了一味“人间至味”,宾客来此,“濒临长江,眼里有山水;书画相伴,精神有寄托;口中有食,醇厚有滋味”。他直率地说:“大家都说餐饮不好做,而我的本心只想更好地展示我的珍藏,所以没有这样的顾虑。”
当美食遇上艺术,这里的一切都变得文气十足。望江、阅江、襟江、看山、乐山、静山,走进不同主题的包间,五山、长江美景尽收眼底,四周应景书画引人入胜,“诗和远方”有了具象化的体现。
“通过美食爱上艺术的贵客也有不少。”顾克非记得,有个乡镇学校的退休教师曾随子女来这里吃饭,当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家创作的作品真迹时,他感到既亲切,又震撼。“他说,自己之前只听说过刘子美、尤无曲等人的名字,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这么多佳作。”遇到像这样对艺术感兴趣的顾客,顾克非的兴致被激发,化身“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作品背后的南通故事。
“因为喜欢,所以一直充满乐趣。”顾克非表示,未来,他将继续专注于收藏南通老一辈艺术家的书画作品。与此同时,陆续推出高冠华美术精品展等系列专题展陈,为市民奉献一场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
(记者杨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