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2-28
14:36
来源
江海晚报
2025年是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建校80周年。25日,市发展改革委退休干部、1956届校友陆永其一行人重返校园,重温往事,见证母校的发展与变迁,向母校捐赠礼物及其个人珍藏的照片、图书等校史资料。
“这些老物件都记载着我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经历,也是我的情感寄托。年纪大了,我想把它们送给需要的人,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今年88岁的陆永其如是说。小到医院检查单、小学优秀学生奖状、成绩报告单,大到工作相关的经验总结、编写的图书以及苏通大桥建设始末的新闻报道等,他都有意识地小心收藏,为流金岁月留下有形、可触的痕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物件褪色泛黄,如何妥善安置所藏成了陆永其心头的一件大事。2018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报上看到了一则“南通二院·院史资料征集”的公告。随即便在家翻找,找出了自己收藏的老物件,其中就有1963年因感冒在该院看病住院的病历,具体日期为1963年8月23日。按照报纸上刊登的信息,他与医院取得了联系。当得到工作人员明确答复“医院需要”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带着老物件直奔医院。“当时负责资料征集的同志看到以后很高兴,院史馆开馆后,他们还特地给我送了捐赠证书。我也感觉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陆永其笑着说。
这之后,陆永其便经常主动将一些老物件无偿捐赠给曾经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包括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上海市闵行区曹行小学、江苏农垦集团南通有限公司等。“2010年至2019年,我在江苏生产建设兵团24团(后为国营南通农场)工作了近10年。”陆永其介绍,原南通农场就是现在的江苏农垦集团南通有限公司。2021年,他应邀参观了公司场史陈列室。他说:“场史陈列室中有关江苏生产建设兵团24团时期的内容很少,而我正好保存了一些,把它们拿出来能够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到南通农垦事业的发展。”回家后,陆永其就把所收藏的历年统计资料(1958—1965年)、建场八年工作总结、南通农场简史(1958—1988年)、农业生产计划、水稻棉花栽培技术要点、高产连队或班经验总结等共65份资料及20张照片全部捐赠给了公司,现这些珍藏都被置于场史陈列室中对外展出。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的前身‘江苏省南通农业学校’是我的母校,毕业后我曾留校工作12年。作为老校友,退休后我多次回到母校,先后为师生们举办了百年党史专题邮展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主题邮展,每次邮展都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谈起自己与母校的情缘,陆永其如数家珍,滔滔不绝。2019年,当他得知母校要建立校史馆时,随即就将自己和老同学退休后编印的《回眸六十年》《最美夕阳红》和《岁月流水》三本纪念册交到了学校有关领导的手中,希望能在学校校史馆中展出。
为进一步丰富学校校史馆馆藏资源,这两年,陆永其重新翻阅、梳理个人所藏,将当年的校徽、成绩报告单,1960年参加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文艺汇演的剧照和领队证,1982年由南通地区行政公署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南通地区供销合作社共同编写的《多种经营手册》等近20件书籍、资料捧回学校。
陆永其说:“除了学校、农场外,我在市发展改革委工作的最后10年也保存了许多材料,像南通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各项举措等。我想,有时间还要整理起来,后续如果相关单位需要,我就无偿捐赠给他们,这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物件或许还能被永久保存下来。”
(记者杨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