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5

03-28

11:08

来源

南通日报

以张謇诚信商德照亮数字时代商业文明

回望百年前张謇“实业救国”的诚信商道,其精神内核与今日数字时代的商业文明困境形成深刻呼应。从大生纱厂的“忠信笃敬”到互联网平台的算法博弈,商业形态虽已巨变,但诚信始终是文明演进的“道德火种”。当数据洪流裹挟利益诱惑,我们更需要以张謇的商德智慧为灯塔,重塑数字经济的价值坐标。


“忠信笃敬”是数字时代商业文明的道德基石。张謇将“忠信笃敬”视为商业的灵魂,提出“忠则不贰,信则不欺,笃则不妄,敬则不偷”的经营哲学。他创办的大生纱厂,即便在资金链濒临断裂时,仍坚持高价收购优质棉花,宁可亏损也要确保产品质量,最终赢得市场信赖。在他看来,信用不仅是企业生存的“輗軏”,更是国家强盛的根基,“无信义之国人,商业前途必如无輗之车,寸步难行”。张謇这种将诚信视为“道”而非“术”的价值观,让他的实业帝国在动荡时局中坚强屹立。


今天的数字商业,虽以技术为驱动,却频频陷入“輗軏危机”:数据造假、算法黑箱、虚假流量、隐私泄露等问题侵蚀信任根基。技术若失德,终将反噬商业生态。重建数字诚信,需回归“技术向善”的本源。在数字信任重建层面,现代商业文明需要更多类似“区块链溯源商品全流程”“AI伦理框架可约束算法偏见”等办法,以透明化、可验证的技术手段重塑信用体系。


数字时代诚信生态需要道德自觉和制度协同。张謇的诚信观不仅是个人操守,更是贯穿其“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系统性工程。他创办的学校将“忠信”纳入校训,培养商德人才;在企业内部,他订立严明厂规,确保“赏罚分明,契约必践”;面对股东质疑,他坚持公开账目,严控成本,建立独立监督机制。这套体系堪称早期公司治理的典范。这种“道德自觉”与制度约束的双重路径,为现代中国企业治理树立了标杆。


当下,平台经济的垄断性、数据的权力不对称,要求数字商业必须超越“流量至上”的野蛮生长。企业既要将“科技伦理”纳入核心战略,具有“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道德自觉,同时以制度填补“算法黑箱”的漏洞,通过行业标准与法律框架,让技术运行在诚信轨道上。


数字时代企业应当自觉担起社会责任。张謇超越商人逐利本性,将实业利润倾注于教育、慈善、公益等民生事业,实现了商业利益与社会价值的循环共生。他以“公仆”而非“众仆”自居,践行“大利不言”的社会责任。这种超越利润的“大德”,让商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张謇认为“无人伦道德之国,未有不覆者”。这一理念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不谋而合——企业不仅是经济实体,更是社会价值的承载者。


今天的商业巨头,手握海量数据与资本,更需传承张謇的“大德”精神。数字时代的企业,需兼顾股东、员工、消费者、社区等多方利益,让各方从“利益相关者”成为“价值共创者”。例如有的企业通过“农地云拼”助力乡村振兴,有的企业通过“城市大脑”优化公共治理,有的企业通过AI寻人帮助走失家庭,这些皆是通过“技术普惠”实现数字技术“厚其生”的生动实践。


数字时代,诚信是数据流中的一道光,照亮商业文明的未来。我们当以张謇的商德为镜,坚守“忠信”之本,将“道德基因”写入算法,以“大德”情怀驾驭资本,方能让数字文明真正服务于人的尊严与社会的进步。


(陈嫣湘)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