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21
14:26
来源
南通日报
田野上,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连片的油菜随风起伏;大棚中,自动喷灌系统定时运作,温度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春光里,市民们徜徉在和美乡村观美景、品美食,体验采摘的乐趣……春天里的江海大地激荡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日前,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聚焦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结合市情、民情、农情,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明确了乡村振兴抓什么、怎么抓,可谓“干货”满满。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挺膺担当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今年市委一号文件的制定,主要基于怎样的考虑?
“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南通来说,谋划推动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军说。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实施“乡村振兴百村先行 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聚焦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市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
一组数字见证了我市“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跑出的“加速度”:全年粮食总产达343.1万吨、创历史新高,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试点,以优异成绩通过农业农村部中期评估;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21.1亿元,同比增长3.0%,列全省第三;133个村入选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数量全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6;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48个,完成投资124亿元。
以改革之笔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以改革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崭新画卷,奋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南通答卷’。”张军介绍,《意见》整体框架分为6大部分,共25条。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确保、两个强化、三个提升”。
一个确保——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南通是农业大市,端牢“中国饭碗”、守护国家粮食安全责无旁贷。《意见》提出,增强粮油作物生产能力,确保完成粮油生产任务。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健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两个强化——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意见》指出,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加快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加强智慧装备推广应用,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另一方面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加快乡村人才培育,强化乡村发展用地支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三个提升——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全产业链建设,强化现代农业招商,大力促进农村消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推动和美乡村由点及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区域治水,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维护农村稳定安宁。
文件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体现南通特色
张军介绍,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主题鲜明、目标聚焦,突出针对性、落地性、创新性,既同中央、省委一号文件保持一致,又体现了南通特色,是我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总的“作战图”。
《意见》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三个坚持”:
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对标对表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的部署要求,市委一号文件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必须守牢的底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逐条逐项进行细化实化,提出我市相应政策举措,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同时,严守农村改革底线,防止跑偏走歪。
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南通实际。文件内容和结构上既全面落实上级要求,又立足南通实际各有侧重、重点发力。在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方面,注重提升区域农技服务分中心运行质效,整县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提出强化现代农业招商,建优建强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持续拓宽强村富民渠道。
坚持狠抓落实,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在贯彻上级部署要求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工作进行细化,提出了明确的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比如围绕稳产保供,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超过806万亩,完成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4000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面积突破11万亩;围绕乡村建设,提出实施25个乡村振兴先行村项目建设,研究谋划片区储备项目。
(记者 卢兆欣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