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21
15:30
来源
江海晚报
20日,地铁文峰站内一场奇妙的音乐之旅悄然上演。站厅里,一架钢琴静静伫立,素人钢琴师们走上前,轻轻坐下,灵动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瞬间,悠扬的琴声如同一股清泉,在繁忙的地铁站内缓缓流淌。悠扬琴声吸引无数乘客驻足,让艺术从剧场走向街头,让地铁站变身流动音乐厅,成为市民邂逅美好的心灵驿站、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舞台。
清晨7点的航运学院站,退休教师陈宁用一曲《茉莉花》叩醒了沉睡的站厅。玻璃幕墙外晨曦微露,琴声与早班列车进站的提示音交织,引得匆忙的白领们放缓脚步。这是南通地铁独创的“声景艺术”,让通勤路变成了邂逅美好的剧场。
“以前总觉得艺术是音乐厅里的奢侈品。”带着女儿聆听《月光奏鸣曲》的刘沁说,此刻她的孩子正踮脚触碰琴键,恍若置身星辰大海。行色匆匆的乘客们被这美妙的旋律吸引,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有的人停下匆忙赶路的步伐,静静聆听;有的人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温暖的瞬间。
“路过都能看到不同的人弹曲子,心里觉得这个世界真美好,感觉生活都更有动力了!”市民李蔓蔓眼中满是温柔,她说:“小时候没条件学琴,如今能在地铁站免费欣赏演奏,感觉高雅艺术不再遥不可及。”带着孩子的刘小闻笑着说:“儿子每次经过钢琴都会驻足聆听,这比上音乐课更生动,音乐跨越了年龄,成了最好的教育。”
工作日的清晨,白发老人用《茉莉花》唤醒沉睡的站台;放学后,孩童踮着脚尖敲出稚嫩的《小星星》;晚高峰时,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停下脚步让肖邦的《夜曲》抚平喧嚣……琴键起落间,地铁呼啸的节奏与流淌的旋律交织谱写出独属于江海之城的立体声景。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弹奏很棒,和家里的安静环境不一样,我感受到了来往乘客的注目,这里仿佛一个特殊的舞台。”钢琴爱好者郭思思现场即兴弹了一首中国风浓郁的《兰亭序》,她说,儿子中考后,母子相约一起在地铁站四手联弹。
“我们希望将艺术融入公共空间,让市民在通勤中感受城市的文化温度。”运营分公司文峰站区域站长陈鹏向记者介绍了共享钢琴的落地初衷,他说,每台钢琴都配有定期维护团队,市民可以自由使用。后续也计划引入更多互动形式,激发更多人对音乐的热情和对公益事业的关注。
不仅如此,刘若英“飞行日”演唱会当天,南通轨道交通把舞台搬到车站,地铁员工们纷纷变身“歌手”,提前奏响了动人旋律。《后来》的温柔、《很爱很爱你》的深情,和着列车呼啸而过的风声,编织成一张充满回忆与感动的音乐网,笼罩着整个站台,让市民们在日常通勤中邂逅了一场别具一格的音乐盛宴。
这场“流动音乐会”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更折射出城市文化建设的深层价值。共享钢琴打破了传统表演的壁垒,让艺术从剧场走向街头,通过列车往返,连接起人与人、人与城市的纽带,为城市注入人文活力。
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的一则报道,让南通地铁2号线的终点站——幸福站,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下一站幸福”,这句温暖的话语,通过央视和@央视新闻微博的传播,如同一颗温暖的种子,在网友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引发了无数点赞与热议。
站台一角的怀旧小卖部里,老式电视机播放着经典节目,二八大杠自行车静静停放,电影海报散发着岁月的气息,这一切都勾起了市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让幸福站成为市民情感共鸣的温暖地标。
南通轨道交通在服务提升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为了进一步满足市民需求,拓展市民卡代办业务站点覆盖面,在首批7个站点的基础上,新增和平桥站、友谊桥站、南通西站、幸福站、先锋站等5个站点作为人工服务点。这一举措实现了轨道交通与市民卡服务的无缝衔接,让市民出行与生活服务更加紧密相连。
家住江海名苑的张女士开心地说:“现在我在友谊桥站就可以办理市民卡业务了,真是越来越方便了。”无需再前往专门的市民卡服务点,乘坐地铁时就能轻松办理市民卡,大大缩短了购票排队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
此外,南通轨道交通还特别推出特定人群专属电子乘车码。全国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只需在“好通行”App上提交申请,审核通过后就能凭专属乘车码免费乘坐地铁。南通市武警第二机动总队退役军人张杨感慨道:“这个举措特别好,以后不用人工核验了,也让我们感受到南通这个城市对我们的关心与温暖。”目前,已有近7000名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申请成功,他们在便捷出行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城市给予的尊崇与关爱。
暮色降临时,地铁站厅内又传来动人的《梁祝》琴声。南通轨道交通用超60公里的服务动线,将城市记忆、人文关怀与艺术脉搏编织成网,让每一次出发与抵达都成为流淌的诗行,成为这座城市温暖的人文符号。
(记者蒋娇娇 通讯员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