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一半书香 一半烟火 “斜杠老人”秦小定的追光岁月
2025-04-22 15:13:17 来源: 江海晚报

上午8时,晨光洒进书房。案头前,一名身着绛红色中式衬衫的老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工笔画创作。


老人今年75岁,名叫秦小定,是如东县老年大学小本画班班长。“这周要参加市里的阅读活动,周末还得给社区退休老人上剪纸课。”银发阅读推广人、剪纸手艺人、老年大学小本画班班长……“斜杠老人”秦小定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终身学习让我越活越年轻,感觉每天都充满盼头。”


在秦小定老人家中,年龄最大的老物件是两只古朴厚重的大书箱,书箱呈长方形,目测有70厘米长、40厘米宽、半米高。


“书在里面是竖着放的,一只箱子密密匝匝能放很多书。当时家里有好多只这样的箱子,现在留下来的只有这两只了。”岁月颠簸,相伴童年时光的书本大多散佚,但书香往事仍装满木箱跨越六十载光阴,触动着秦小定的心弦,“祖父藏书极多,大堂屋东西两面都是线装古书的书架,过道两边则是装得满满的大书橱,那是我儿时的乐园。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朋友》周刊,那里面童话、寓言、诗歌、科普、画作应有尽有,真是童年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


秦小定的祖父母都热爱文学,在她记忆中,祖父常去镇上的诗社参加活动,平日里也极爱和祖母两人一起作诗、评书、唱和,家中学习氛围浓郁。书本的滋养、祖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少女与阅读结缘,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为秦小定后来的生活、工作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终身求索映“医”路


1965年,初中毕业的秦小定响应国家号召,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


“下乡不方便随身携带太多书本,缺少精神食粮让我有些不适应。好在没过多久,一个朋友送了我一套《农村卫生员读本》,我如获至宝,反复阅读,自然而然地,书中的基础医疗知识就烂熟于心了。”秦小定说,这本读物正是她走上从医道路的缘起。


学会一些零散的护理知识后,秦小定在下田干活的间隙也会义务帮村民们看看扭伤、割伤的小毛病,成了邻里间小有口碑的“小小卫生员”。几年后,公社推举她参加了赤脚医生学习培训班,秦小定又与《赤脚医生手册》一书结缘。她至今记得那个不眠之夜。“在没有检测设备的情况下,我连续为4名急症患者作出准确诊断,这就是知识的力量。”秦小定摩挲着《赤脚医生手册》,泛黄的书页间,当年留下的批注仍清晰可见。


1979年,秦小定被安排到长沙卫生院工作,恰好得到一个报考中专的机会。秦小定成功考入卫校,开始系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在卫校学习中我读了更多的书,很多临床中产生的疑问都找到了答案,我觉得自己上了一个台阶,视野更开阔了。”秦小定说。


结束学业后,秦小定又回到原单位继续从事护理工作。转眼到了1991年,时年41岁的秦小定又报名参加了南京医科大学护理自考大专班。“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尤其是医疗这条更新换代极快的路。当时有一个说法是先进的医学模式5年一换,因此我希望更进一步,更好地服务病人。”秦小定介绍,直到2004年退休,她始终保持着阅读前沿医学著作、持续学习最新医疗知识的习惯。


“夕阳”生晖绽芳华


退休后的秦小定和一大批热爱阅读的朋友相聚在如东县老年大学,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从2006年到今天,我又当了20年‘大学生’,最先报名了花卉栽培和文学班,到后来的电子琴、交谊舞、摄影、书法、剪纸、小本画班,我掌握了许多新技能、新知识。”秦小定介绍,剪纸是她如今最钟爱的艺术,自2013年在如东县老年大学课堂上接触剪纸非遗技艺以来,她苦练掏剪、打毛、钻孔、针刺法等基本功,并尝试在作品创作中融入如东地域文化、文学经典、时代箴言等元素。凭借日益精湛的技艺,她多次在省、市剪纸大赛中斩获佳绩。2021年,秦小定还与如东县掘港街道港南社区共同成立了“岁月剪影”工作室,定期进行剪纸教学及作品展览。


秦小定书桌的前后两侧墙面上也展示着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剪纸作品,作品《庆丰收》中大大的“丰”字印在粮食囤上,配以瓜果蔬菜和各类地域海产品;作品《我有好习惯》剪出六个活泼可爱的女娃娃独立洗衣、打扫、学习的生活场景;作品《江山多娇》则将神舟飞船、高铁、跨海大桥等重点工程剪配在祖国大好河山之上……


这些年,秦小定积极发挥银发力量,投身如东阅读推广工作。从带头参加如东县老年大学“春之声·读书节”活动,撰写读书心得、推荐好书、组织班级读书会,到深入社区宣传全民阅读,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与居民群众分享阅读乐趣。


近两年,秦小定更受邀在市、县各级阅读活动中分享经验、推荐佳作。她终身学习的执着精神和书香浸润的幸福人生,激励许多赋闲在家的退休老人、沉迷网络的学龄儿童以及处于迷茫期的有志青年重拾书本,在阅读经典中实现自我提升。


“年华可以老去,但是,只要坚持读书学习,老年人一样可以在书的天地里观繁花似锦、听绕梁妙音,赏春在绿茵中、登夕阳山外山。”回望人生路上风风雨雨,幸有书香常伴左右,秦小定常常这样感慨。


(王芊懿)


[责任编辑: 朱剑 ]
苏ICP备09007541号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