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5

04-23

14:09

来源

南通日报

智慧城市建设,如何下足“绣花”功夫

“智”建城市,“慧”享未来。智慧,是城市迭代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日,五龙汇公园智慧停车场开放,为居民群众提供逾600个车位资源和充电服务,正是南通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在“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展现着“智城南通”的魅力和风采。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将数字技术运用与城市治理需求相结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当今许多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运行的新模式,对于面向未来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更好地实现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南通作为全国唯一获得“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和“国家智慧城市”两个国家级试点的地级市,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项目推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不断探索出新路径。近期,全市有13个项目入选2024年江苏省数字社会重大场景项目名单,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智慧园区绿色运维管理”“通停通付城市智慧停车”两个项目成功跻身全省十大典型场景。


从数字孪生的“零碳园区”、地下管网的“3D地图”到全城联动的“智泊指南”,点滴入微、精益求精,南通用“数智算法”穿针引线,绣出的不仅是城市的品质品牌,更是百姓的认可认同。


在以人为本上用心,找准“落针点”。城市的核心是人,智慧城市的智慧之道在于始终坚持人本价值理念,强调城市服务与治理的智能化升级必须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导向、以增进人的福祉为使命,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长期以来,停车难、停车乱一直饱受群众诟病,“智泊南通”平台的上线无疑是治理这一“城市病”的良方,依托大数据和智能巡检技术,集成停车引导、共享车位、收费结算、充电服务等功能,让居民群众即使在上下班高峰或商业区进出时也能享受到智能导航、潮汐停车和无感支付、快速离场的便利。注重群众体验,人民的满意度就是智慧城市建设“落针步线”的牵引器。


在协同共建上用力,磨细“绣花针”。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多元协作才能实现数智共赢。《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城市群数字一体化发展”“强化数据要素共享利用,数字服务普惠共享”,通过数字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随着跨省通办业务的开通、沪通两城一码通行的实现,智能政务、智慧交通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城市因数智而“牵手”,谱出更多的双城“协奏曲”。人民城市人民建,智慧南通的发展也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互动。要加快推动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依托市民“随手拍”等载体让更多的群体从被动接受公共服务的“城中客”转变为主动投身城市治理的“局内人”。


在数智赋能上用功,施好“编针法”。在技术跃迁与治理重构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愈加凸显,众多科创企业瞄准这一“蓝海”赛道圈地布局。随着技术资本的引入,算法依赖、信息茧房等现象对智慧城市的技术理性提出了拷问。要完善算法备案和透明度评估机制,提升城市治理数据开发应用的安全性,通过政企、政社合作创新智慧城市建设的运营模式,以良好的数智生态克服科技伦理的隐忧。


“绣花”,成于细、贵在精、重在恒。用好这一城市治理的“精微技术”,以智慧之光守护城市温度,必能绣出智城南通的善治未来。


(周雪霞)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