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匠心筑梦,赋能乡村
2025-04-24 16:05:13 来源: 南通日报


刘凌晖是国网海安市供电公司营销专职兼优质服务与信息专职,也是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表修校高级技师,曾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技师、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诸多荣誉。35载春秋,他亲历了电表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变迁,也见证了检定技术的革新之路。


毫厘之间见真章


1991年,风华正茂的刘凌晖入职海安供电局校表室。为深入探究机械电表的内部奥秘,他在工作之余,无数次拆装、钻研,手指被弹簧划出道道血痕,却从未退缩;为精准掌握新型电表的校验标准,他翻阅大量专业书籍,深入钻研每一个细节。


“哪怕误差只有0.1%,也是对客户的不负责。”秉持着这份对精准的执着追求,在校表室工作的10多年里,他创下了近万块电表校验结果零差错的纪录。


2012年,海安市供电公司启动电表改造工程,将传统机械电表升级为智能电表。然而,部分客户对智能电表的准确性心存疑虑。一次,大公镇一户居民怀疑自家智能电表“快走”,希望供电员工现场核实。刘凌晖与台区经理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他们先用钳形电流表精准测量电表进线和出线,读数均为0,排除了漏电可能;再使用单相电表现场校验仪进行校验,确认数值符合国家标准,电表无任何异常。他耐心细致地以专业素养和真诚态度,为居民答疑解惑,最终让其打消疑虑。同时,刘凌晖还抓住各种机会,为客户讲解智能电表相关知识,通过现场操作演示,逐步提升了客户对智能电表的接受度。


技术攻坚开新局


刘凌晖在计量专业领域,以创新为刃,攻克了诸多难题。他深入研究电能计量装置的常见错误接线方式,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一套科学完整的分析判断法,并在海安市供电公司计量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2011年10月,刘凌晖走马上任营销专职岗位,肩负起海安市农村地区营销服务工作。在参与农网智能化改造工作中,他牵头开发了智能计量箱定位系统。该系统巧妙融合北斗导航与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将台区线损异常排查时长从3天压缩至2小时,每年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超300万元,为农网改造注入强劲动力。


2019年,海安市供电公司成立了刘凌晖创新工作室,为他的创新之路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利用流程自动化机器人等技术,开发了“基于数据中台的台区总保重合闸成功低压用户重复停电预警”“阶梯电价自动提醒提升客户体验”“计量设备轮换任务发起”等数字化工具,让电力服务更加智能、便捷、高效。


近年来,刘凌晖牵头完成的创新成果硕果累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7项、软件著作权1项,凭借创新实力在行业内树立标杆。“降低电表接线差错率”“电力箱柜异常状态监测管控系统的研制”两项质量管理成果,分别荣获第十七届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表交流活动一等奖、2021年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表交流活动“专业级”成果奖项。


电力赋能助振兴


2021年4月,刘凌晖兼任优质服务与信息专职,肩负起电力计量装置安装、检测维护及数据智能监测等重任,为乡村电气化优质服务提供精准计量保障。


刘凌晖在走访调研中,敏锐发现雅周镇现代农业生态园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电气化、智能化,具备打造成乡村电气化实训基地的条件。他提议以该生态园为实训场所建设实训基地,得到了单位认可。海安市供电公司与镇政府相关部门协商,于2022年9月联合建成了雅周乡村电气化实训基地。刘凌晖定期到基地组织实训,为供电员工、规模种植(养殖)户深入讲解农业生产用电、乡村智慧用能等知识,为乡村电气化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2023年,海安公司启动电力护航乡村振兴工程,助推传统农业向电气化、智能化转型。刘凌晖勇挑重担,负责推介电能替代改造项目,他持续发挥计量专业所长,在提升乡村电气化服务水平方面提出诸多创新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2024年5月,刘凌晖又为雅周镇“稻虾共作”基地出谋划策,建议实施“电气化生态链”模式,即利用光伏板为增氧机供电、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用智能电表精准核算能耗。这一创新模式的实施,让基地每亩年综合收益提升1200元,农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碳排放量较以往降低45%,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计量不仅是技术,更是责任;创新不是目的,而是服务民生的重要手段。”从机械表时代的“毫厘工匠”到智能电网时代的“数字先锋”,刘凌晖用35年职业生涯诠释了新时代电力人的专业内涵。 


(杨海霞 严春花)


[责任编辑: 朱剑 ]
苏ICP备09007541号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