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28
14:56
来源
南通日报
“以前找物业、去社区两头跑,现在微信群里发个消息,‘红管家’马上就来对接。”近日,家住如皋市如城街道的李阿姨对便捷的诉求反馈机制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如皋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工作阵地前移至群众生产生活一线,通过构建诉求收集、会商会办、整治提升全链条机制,让居民的“急难愁盼”在“家门口”得到解决,推动诉求清单逐步转化为“幸福账单”,用实际行动书写基层善治的生动答卷。
一线掌握诉求,让基层末梢成为治理前哨。如皋拓宽群众诉求收集渠道,线上建立“红管家”微信群417个,推广“民情民意二维码”“书记亮身份”制度,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反馈诉求;线下打造“红色家园”服务阵地102处,整合网格驿站、物业用房、社区食堂等阵地资源,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红色物业”办事窗口,在最贴近居民的领域收集居民诉求,“线上+线下”问题接办,让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问需。
一线会商会办,使问题现场成为办事会场。如皋聚焦社区治理、物业管理、便民服务等重要民生领域,建立基层治理专项工作组,畅通“一般问题属地解决、难点问题部门牵头、重大问题集体会商”运行体系。针对前期收集的重难点问题,各工作组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先行研判,精准识别群众诉求相对集中的领域以及诉求出现频次较高的小区,分领域、分小区组织开展“巡回服务”,把办公会开到绿化带旁、楼道口前,零距离服务群众。去年以来,“红色物业”工作组联合村(社区)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物管会下沉小区开展“直面现场”服务59期,推动多元力量融入社区治理,有效解决物业费欠缴、楼道占用、环境整治等问题421个。
一线整治提升,从点上整改转向面上治理。解决一个问题,就要堵住一类漏洞,形成一项工作机制。如皋建立“问题识别—分类处置—源头提升”全流程机制,不仅盯着具体问题销号,更注重从个性问题中剖析共性成因,找准问题症结。面对工程质量投诉较多的现状,如皋率先出台《如皋市商品房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实施细则》,推动质量投诉“事后处理”转向工程建设“全程监管”。面对老旧小区和安置小区充电桩设置、电梯加装、环境整治等高频诉求事项,深化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机制,创新社区“合伙人”做法,引导机关部门、驻区单位、物业企业、在职党员协同参与,逐步形成“属地牵头、党群联助、资源联动、诉求联办”治理模式,实现“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升级。
纵深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皋通过推动治理力量向一线集结、服务资源向一线下沉、问题解决在一线落地,真正实现治理效能在一线提升、群众幸福在一线升级。
(记者 陈嘉仪 通讯员 金丽焱 汪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