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28
15:45
来源
南通大学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启迪智慧。4月23日下午,南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在融园“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通过历史文化讲座与前沿理论共读,为师生搭建思想碰撞与智慧交流的平台。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黄鹤群,南通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办公室主任张国建应邀出席,学院师生代表共聚一堂,在书页中探寻知识脉络,于交流中激发奋进力量。活动由学院团委书记徐婕主持。
一、张謇精神的当代表达:在历史纵深中汲取奋进力量
活动以黄鹤群带来专题讲座《张謇早期现代化的“南通实践”及其当代价值》开始。他以南通城市发展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张謇“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探索路径,从大生纱厂的产业布局到南通博物苑的文化建设,生动呈现了这位近代先贤“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黄鹤群指出:“张謇先生‘以工兴城、以教启民’的理念,与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契合,青年学子应当传承这份家国情怀,在科技报国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讲座中大量珍贵历史照片与图表的呈现,使在场师生直观感受到南通现代化进程中厚重的文化积淀。
二、新质生产力的青年视角:在理论共读中激发创新动能
在“青马思想汇”读书共学环节,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吴仪老师担任领学人,带领师生共读《新质生产力》。她以“科技革命与青年使命”为主线,深度解析“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力”这一核心论断。
吴仪指出:“从人工智能到物联网,新质生产力的突破不仅需要‘硬核技术’,更需融合‘人文关怀’。青年学子既要掌握算法设计的技术密码,也要树立科技向善的价值坐标。”
学生分享环节成为活动亮点。研24信息学硕班邹胡健以《从“新质生产力”看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创新与使命》为题,深入剖析了大模型技术发展中的伦理挑战,倡导青年研究者在算力竞争中守住初心,让技术发展服务人类共同福祉;物联网231班张倩茹则结合团队项目实践,分享《物联网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实践探索》,通过传感器网络优化与数据建模案例,展现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路径。
两位同学的分享引发热烈讨论,现场师生围绕“技术创新与社会治理协同”“学科交叉背景下的阅读方法论”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三、文化节视角下的育人探索:以阅读赋能社区文化建设
本次活动紧密结合南通大学第二届学生社区文化节主题,创新性地融入“阅读+社区”模式,将书香氛围延伸至学生生活场景,助力构建文化育人新格局。
张国建在点评中表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将历史传承、科技思辨与社区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既突显了学科特色,也强化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为文化节注入了深厚的思想底色。”
据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社区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聚焦“读史”与“读理”的双重维度,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在社区空间中实现“知识学习—思想交流—实践创新”的育人闭环。未来,学院将依托学生社区,持续深化“三全育人”实践探索,推动社区成为思想引领的阵地、文化滋养的家园。
此次活动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落实“大思政课”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南通大学第二届学生社区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链接历史资源与现实需求,活动不仅点燃了师生的阅读热情,更以“张謇精神”与“新质生产力”为双引擎,为青年学子注入“爱国情怀”与“创新基因”。未来,学院将持续打造特色阅读品牌活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与学科育人深度融合,让阅读成为青年学子解码时代、开创未来的重要方式。
(徐婕、邹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