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6-18
10:29
来源
南通日报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及主会场系列活动在海门区举行,八大省级重点活动和多项线上线下活动就此拉开序幕,让更多群众尽享多彩文化盛宴,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赛龙舟的“速度与激情”尚未褪去热度,江苏的“非遗盛宴”已悄然拉开帷幕。近年来,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旅游不再是“到此一游”的流水线作业,游客也开始追寻“沉浸式”的文化共鸣,而那些蕴藏在非遗里的传承基因,正穿越历史的长河,化身文旅行业破解千城一面困局的“独特密码”,带领各地文旅打破同质僵局,重塑城市魅力。
鼓点破局,是龙舟竞渡背后的文化共鸣。端午时节,2025年“长三角”濠河龙舟邀请赛在南通濠河景区举行,共有16支队伍400名运动员划桨争渡。龙舟所到之处,总能“圈粉”无数,其背后的核心要素是聚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勇往直前、坚毅果敢、拼搏奋进等世界共通的精神价值,在密集的鼓点声中不断涌现,不需要语言就能直击人心,成为游客心中“有温度的体验”。深入挖掘龙舟文化的历史传承,在击鼓呐喊中激活“爱国”“敬祖”等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记忆。
商机涌动,是非遗盛宴背后的经济浪潮。江苏通过在各市举办“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系列活动,组织开展非遗“六进”活动100余场,带动周边实现销售总额约5000万元。游客可以品尝来自江苏各地的美味食品,欣赏精美绝伦的匠心好物。“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碰撞出火花,让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可互动、可消费、可传承的活态文化。
创新赋能,是非遗传承背后的时代答卷。数字化浪潮之下,非遗正以更年轻的姿态“破圈”生长。比如,作为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项目的南通扎染,江苏华艺集团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通过“数字学徒”AI机器人的高效运转,让曾经的“缬帛贵如金”实现如今的“飞入寻常百姓家”。苏州昆剧院倾力打造出全国首部园林实景版昆剧《浮生六记》,将传统昆曲艺术与古典园林完美融合,观众随着剧情发展穿行于亭台楼阁之间,实现“一步一景”的沉浸式体验。非遗与现代科技精彩碰撞,激发出“传统即潮流”的无限可能。
文旅“狂飙”的背后,是文化软实力与产业硬支撑的完美合奏。从龙舟竞渡的深层共鸣,到非遗盛宴的经济效益,再到数字赋能的创新表达,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接力赛,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成列标本,正成为可触摸、可品尝、可穿行的生活风景。那些在历史长河里的非遗密码,终将解构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图景。
(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