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6-19
10:30
来源
南通日报
17日,走进如皋市搬经镇万富村的“百合花园”,7亩连片花田中,翠绿的百合茎秆随风摇曳,几位头戴草帽的农民或弯腰锄草,或提篮施肥,空气中浮动着若有若无的清甜。
谁能想到,这片曾以传统稻麦种植为主,长期面临家底薄、路子窄、老龄化困扰的土地,如今正因一朵精心培育的“科技百合”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端午假期,虽然下雨,但3天来了六七千人,这是我们没想到的。”省委驻如皋市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万富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胡斌说,当时,村里的党员干部化身助农主播,在直播间热情推介特色百合,效果远超预期,“老人们都说,村里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这份火热的人气,很快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仅在5月31日至6月3日的四天里,百合及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2.3万元。推出的“百合认领计划”也大受欢迎——市民仅需支付99元便可拥有20株百合的全年专属权,全程参与春日赏花采摘到秋日果实采摘。截至目前,已有百余市民抢先认领。百合的种植,连同催生出的管护、采摘、包装等环节提供的本地就业岗位,也真正实现了“产业在村头,就业在门口”的美好愿景。
转机始于去年夏天的一次精准“把脉”。当时,省委驻如皋市乡村振兴工作队在调研中发现,万富村的富硒高沙土非常适合茎秆类的作物生长,这与百合的种植需求不谋而合。于是,在省科技小院的牵线下,7亩百合种植试点项目正式落地万富村。科研团队与村民们抢抓农时,将万株种球深埋高沙土中,亩均栽植约1万株百合,出芽率高达98%。
村民们坚持人工除草,在田头种植波斯菊引来七星瓢虫“以虫治虫”,用生态智慧替代化学农药。今年5月,百合花如期绽放,因其既可作切花装饰,又能端上餐桌,深受消费者青睐。
消费者“买账”,干部群众振奋,这样的发展态势来之不易。同样,走上这条“科技+农业”的新路子,胡斌和村民们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今,村里计划将百合种植面积扩至20亩,打造可食景观花海;对接镇村“非遗”,开发出百合主题文创产品;利用闲置资源打造特色景观发展经济。“我们期待百合种植就像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涟漪,带来流量,激活村里研学、民宿、农产品加工等一整条产业链,全面带动乡村振兴。”胡斌说。
(记者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