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7-08
15:00
来源
南通日报
自2025年5月开赛以来,观众人数持续攀升,各地场馆门票一票难求,网络话题播放量超亿次。“苏超”何以如此之火?
首在普惠票价,打开了足球大门。“苏超”最根本的创新在于票价革命。当国内职业联赛动辄数百元的门票筑起观赛门槛时,“苏超”官方票价仅定在5—10元,部分场次也不过20元。“花一杯奶茶钱就能看场球”这样的低门槛彻底激活了大众参与热情。数据最具说服力:因观众人数激增,第三轮比赛后,南京、苏州、常州、徐州等地纷纷宣布将主场移至当地容量最大的奥体中心。特别是6月29日南通主场迎战宿迁,南通足球训练中心海门基地新增一万个座位,使场地容量冲上两万大关。
其次全民共创,让赛事“破圈”。“苏超”的传播链颠覆了传统模式:从“球场—媒体—专业解说—观众”转变为“球场—观众视频—抖音B站小红书—热梗—圈层模仿—二次传播”。南通主场观众录制的“进球瞬间+尖叫+拉旗”的短视频,广为流传;20余只仿真恐龙呈现8分钟的互动“路秀”,被网友戏称“史上最强啦啦队”;当“踢不过但嘴皮不输”成为新晋火爆表情包,赛事完成了从专业竞技到全民内容狂欢的蜕变;“苏州发布”更是在苏州队与南京队比拼抗衡后,公众号文章封面用了三个猫头的耐人寻味的表情。
再次是地域认同,点燃集体荣誉,场内场外都很拼。“散装江苏”的调侃在赛场上转化为独特能量。各城市间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竞争,形成了“场场都是德比”的火爆氛围。南京队与无锡队的“盐水鸭和水蜜桃对决”,网友调侃“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宿迁队与徐州队的“楚汉之争”重现两千年前的博弈;南通队因目前全胜战绩被网友冠以“夺命书生”称号。面对这些“梗”,江苏各地展现出惊人的接梗能力。“南京发布”带头喊出“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口号,将民间调侃纳入官方话语体系。在常州赛场,扬州队球迷组成万人助威团;在连云港主场,“海鲜美食节”让球迷品味海洋滋味;南通非遗展演走进中场休息时段,将绿茵场变为文化展台。“全域是主场”的南通,精准把握了群众参与的精髓。持一张票根可享景点折扣,“赛后动线”自然延伸至餐饮、零售、住宿——这种设计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消费链上的活力节点。
当各地政府忙着规划如何承接“苏超”带来的经济红利时,南通家纺市场推出“有球必赢”钥匙扣、“躺赢”护颈枕;常州有商家根据“炒饭德比梗”而推出“萝卜干炒饭套餐”;南京房企自封“官方助威官”……这些自发行动,恰是赛事生命力的最真实注脚。“苏超”让足球回归街头巷尾,赛事成为生活仪式,城市精神找到具象载体——当体育真正属于人民,一块草皮便能长出整片森林。一件事只要符合人民利益,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叫它不火也难。
(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