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7-09
14:39
来源
南通日报
13个城市相互“较劲”,全民欢乐“造梗”,单场上座人数首次突破6万,社交平台数亿次传播……“苏超”越来越火,已从单纯的体育赛事,转变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一个文化符号。本届赛事将持续到11月,各个城市在抢接“泼天流量”的情况下,如何继续踢好“苏超”下半场?
除了传播“梗文化”,全民狂欢需要推陈出新。“苏超”是平凡人的狂欢,让众人看到烟火里的江苏。这边20只仿真恐龙冲进足球场,那厢“天庭众仙”“唐僧师徒”助阵,“球场蹦迪”火出圈,网友惊呼“城会玩”。不过“流量速朽”是网络时代的一大特点。南通队取得五连胜,下一场将主场对阵同样积分靠前的盐城队。有网友建议曾在今年南通新春民俗巡游中火出圈的“舞带鱼”“舞扇贝”,也到“苏超”的暖场节目中亮亮相。包括南通的狼山鸡、小江豚形象,也可以在“苏超”周边的细节中体现。让大家看到,南通这个“三好生”,不仅文武双全,还有趣有思想。同时,还有网友建议加快培育“苏超经济生态圈”,比如开发“苏超”城市联名周边,与咖啡店奶茶店合作,设计“苏超南通”联名饮品,与博物馆合作,制作出“苏超南通”联名文创冰淇淋;打造“热梗”文创产品,将有关南通的“热梗”印在蓝印花布、土布、扎染等包袋、T恤上;设计打造“苏超南通”足球主题研学路线,作为暑期重点项目推出,并将其打造为常态化文旅融合活动。
杜绝“饭圈文化”,让大众感受“苏超”的纯粹快乐。“苏超”上半场让13个城市收获了人气、流量、话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到了“下半场”,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比赛有胜负、球迷有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拉踩引战、挑动对立不可取。这就需要球迷协会主动营造良好的观赛氛围;媒体特别是自媒体不能为了流量去制造信息茧房,将“苏超”某场比赛妖魔化。哪里有流量,哪里就不缺“饭圈文化”,我们一方面要对此坚决说“不”,另一方面要相信,地域情感赋予“苏超”长久的生命力,因此“苏超”不会被流量玩坏,“苏超”下半场仍值得尽兴。
借助全民参与热情,将“网红”转化为“长红”。“踢球业余,玩梗专业”是网友对“苏超”的调侃。不过有专门研究球员数据的大V博主指出,整个联赛职业球员确实少,但很多球员还是有专业背景的,如青训机构培养的,踢过专业比赛的,或身份为退役职业球员。非职业球员带着专业素养上阵,无疑提升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和精彩程度。中国足球改革发展首当其冲就是解决预备人才问题。根据中国足协2024数字年报显示,该赛季中国职业球员总数有2740人,精英青少年球员数量不足10万人。据《澎湃新闻》报道,2023年日本的注册球员总数为57万余人,U12、U15和U18年龄段的注册球员总数超过50万人。从南美国家案例来看,低门槛草根足球赛事能不断孵化出专业人才,提供向职业赛事晋升与输送的新通道。同为草根足球赛事的“苏超”已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投入其中,我们可以通过赛事,加大“青训”扶持力度,构建更完整的青训体系。在肥沃的足球土壤,播种青训的种子,推动整个足球生态健康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专家万喆点出“苏超”爆火的关键点,是“回归体育本质+激活文化认同”。浓重的烟火气,将体育运动与城市文化相结合。踢好“苏超”下半场,需要城市想出更多金点子,继续保持全民娱乐的心态,还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足球,让有希望的好苗子脱颖而出。
(苏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