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7-11
10:50
来源
南通日报
今年以来,海安市依照“底数清单”“责任清单”“处置清单”三张清单,已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57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85亩,有力保障一批省市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工业用地是保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布局建设,都离不开工业用地的有效供给。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工业用地开发过程中,存在土地粗放利用现象,成为制约工业用地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海安市高效、科学配置资源要素,积极处置闲置和用而不足土地,通过一张张清单,扎实推进存量挖潜,“产业焕新 空间再造”行动,盘活“沉睡”土地。2020至2024年,该市4次获评“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为全市提供了宝贵经验。
海安全市上下依据“责任清单”解题,打出了一套完善的政策“组合拳”,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寸土生寸金”的转型实践很有意义。大量闲置、用而不足、批而未供地块等资源被重新激活,能有效缓解区域资源要素的紧约束,提升了存量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建筑改造和功能重塑,充分挖掘资源要素的内在价值,有效改善周边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空间的品质。同时又给当地集聚特色优势产业、做优做强产业链提供了契机,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让更多的“沉睡”土地“唤醒”为好资源,要坚持需求驱动。围绕转型可行性,对区域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状况深入调查研究;对辖区内土地的开发进度、利用强度、产出效益等进行实时监测,形成动态数据库;对低效用地企业实施精准管理,充分听取市民、企业、专家的意见建议,通过协商收回、二次开发、转型升级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把市场需求、产业需求、城乡发展需求与政府意向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确定转型方向。按照“一宗一策”的思路,编制个性化的规划方案,使项目贴合现实状况、符合实际需求。
坚持政策联动。“沉睡”土地转型涉及规划调整、地类变更、环保约束、资金支撑等多个环节,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阻碍项目进程。不妨创新建立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加强自然资源、发改、环保、规划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土地高效利用。在项目审批环节,创新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制度,缩短项目落地时间,提高土地利用时效性。政府部门应注重发挥引导作用,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协调相关部门作出政策调整,使其前后贯通、相互衔接,确保项目实施顺畅。
坚持产业拉动。把融入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沉睡”土地转型的核心要素。一方面,聚焦产业链,大力引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用地的特点,能够以较少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要鼓励企业创新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厂房加层、立体开发等方式提高土地容积率,让有限的土地承载更多的产业项目与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还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及时回应企业发展需求,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方案,以优质的营商环境确保项目快见成效。
(张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