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5

07-11

11:15

来源

江海晚报

海门基金会捐款助学 女生考研成功写信感恩爱心

“我怀着无比喜悦和自豪的心情,向各位关心我的恩人汇报一个好消息: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已被南京大学医学院录取,即将成为一名研究生!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个人的奋斗,更离不开基金会在困难时刻给予的无私帮助的力量。”9日,记者从海门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工作人员提供的一封感谢信中,看到一名自强不息女生的感恩之心和奋斗之志。


工工整整用手书写下这封感谢信的女生小杨今年25岁,家住海门区海门镇。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命运多舛的小杨有个不幸的家庭,父亲患有重症,长年卧床不起,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为了照顾患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儿,小杨母亲无法外出工作,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全靠亲戚朋友的接济以及社会救助和生活补助维持基本生活。


出自贫困家庭的小杨从小就特别懂事,早早学会了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从小学到大学,小杨学习刻苦,几乎没让父母操过心。然而,2023年,已在医科大学读本科的小杨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经济窘迫,险些辍学。


在人生紧要关头,女生小杨幸遇一场“及时雨”。据海门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工作人员崔龙介绍,在一次走访中,同事们无意中了解到小杨一家的艰难处境;核实情况后,基金会紧急发出为小杨一家捐款的爱心倡议书。


一石激起千层浪。基金会的爱心人士们立即伸出援手,你一千、我五百,大家纷纷慷慨解囊,用人间真情紧急救助这个身处困境的女生。很快,3万多元爱心善款就汇到小杨的账户上,小杨得以解除辍学之忧,重新坐到了心爱的大学教室里。


崔龙说,其实,小杨只是受助群体的一员。在海门区见义勇为基金会的爱心捐助簿上记载着这样一组滚烫数字:294人次参与,2182件好事,28.52万元的捐款。这背后,是294颗滚烫的心,还有2182件“勇为”和“善为”交织的公益慈善之举发出的时代强音!他们不仅守护当下的安宁,同时还托举起未来的希望。 


(记者 周朝晖 张园)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