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7-15
15:30
来源
南通日报
连日来,开在通州区石港镇睹史院村村史馆的“食未潮汐”社员餐厅,吸引了不少食客。在这里,游客既能享受采摘的乐趣,享用火锅、烧烤等美食,又能认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种下希望,收获美好。
石港镇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近年来,该镇以文化为魂,通过激活文化产业、深化文旅融合、提升文化内涵,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点带旅游到全域旅游
农文旅实现多元融合
“听朋友说,这边有‘老男孩大咖秀’乡村音乐会,喝着咖啡,听着音乐,真享受。”近日,在石港镇睹史院村老男孩咖啡屋,市民王女士对“老男孩大咖秀”乡村音乐会表示出很大的兴趣。
老男孩大咖秀是今年石港镇党委、政府重点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定期在老男孩咖啡屋,通过音乐、脱口秀、街舞等多种形式呈现,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石港、了解石港、爱上石港。
近年来,石港以文化为纽带,深入推进“农业+文旅+生态”多元融合,让乡村以“土”为根基,充分挖掘丰富的乡土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深入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以旅游产业兴旺带动特色田园建设。
依托千年古镇底蕴,石港以“修旧如旧、最小干预”为原则,对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修复接官亭、广济桥等古迹,打造石港京剧墙、百福照壁等网红打卡点,让老街“筋骨”重现生机。如今,西大街已成为集28处人文景点、6大非遗体验区于一体的“活态博物馆”,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文化IP价值持续释放。
在睹史院村,“醉花田”绿植迷宫、占地75公顷的“老家菜地”、圣耕园农业科普研学基地等乡村旅游项目先后落地,绵延15公里的渔湾水道串起了农文旅“珍珠链”。2024年,睹史院村集体可支配收入11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万元,今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150万元。
今年,石港还通过举办农创市集、欢乐跑、“老男孩大咖秀”乡村音乐会等活动,实现了“文化引流—消费转化—产业升级”闭环。
“目前,石港正在全面推进‘富港生态路片区’建设,以富港生态路为轴线,串联九里兰亭、西大街、渔湾水乡风景区、四港村生态休闲区等重要节点,构建‘全域旅游蓝图’。”石港镇党委书记王冬说。
从非遗传承到规上企业
文化产业布局不断完善
6月8日,法国奢侈品牌DIOR2025年秋冬新品发布登陆上海,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感官盛宴。在这场时尚盛典背后,闪耀着石港规上文化企业南通安士通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的身影。
为了此次DIOR盛典的精彩呈现,安士通从5月初开始就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场景搭建、氛围布景、灯光音响……每个细节都与品牌方沟通研讨,并在现场严格把控全流程,完成了物料运输、现场搭建、工艺把控、流程规划等多项任务。
安士通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以提供企业展览服务,从事文化艺术业为主的企业,公司有着丰富的海内外展会操作经验,足迹遍布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海内外地区,承办了LV、香奈儿、GUCCI、宝格丽等国际知名品牌活动近150场。2024年,该公司年效益4000万元。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产业是载体。石港镇立足本土特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推动非遗工坊、生态旅游等文化产业业态蓬勃发展。
走进石港镇西大街,这条古色古香的老街上,既有新中腐乳、四毛印糕等美食,又有精雕细琢的禾村居红木竹艺雕刻,还有复古续建的接官亭及丁家巷、颜家巷、胡家巷等古迹。漫步在西大街,处处是古色古香的气息,充满了厚重的人文底蕴。
连日来,位于石港科技产业园的江苏亿臻高端酒店项目施工现场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酒店建成后将集住宿、餐饮、会议、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并引入国际先进的酒店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大大提升石港的城镇品位和服务水平。该项目的落地开工,是石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将为该镇文化产业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从乡愁记忆到文化焕新
丰富古镇文化内涵
在石港,文化传承与创新正书写着生动的时代篇章。夏日的清晨,禾村居里一片寂静,只听一声声刻刀雕刻的声音,木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新成手握刻刀在竹筒上刻下一道道鱼鳞纹;午后,任建娥书法工作室里墨香氤氲,她正沉浸于书法的海洋;南通市集邮协会石港镇分会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集邮品牌,让“小邮票”成为传播石港故事、助力“文化兴镇”的大舞台。
非遗传承在这里不再是静态展示。石港图书馆推出“非遗小课堂”系列活动,邀请了辖区内各年龄段的孩子参与其中,施志淮名师工作室连续10年为孩子们打造家门口的艺术课堂。“新中腐乳正在规划建设集产品展示、社会实践于一体的展厅,激发青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更好传承非遗。”江苏新中酿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志坚说。
文化振兴不仅在于传承,更在于滋养人心。以文博苑为中心,石港镇重点打造了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志愿服务项目,建成农家书屋、文化游园、乡村舞台、文化礼堂等一批“小而优”的文化空间,组织开展了送戏下乡、公益观影、耕读文化节、广场舞大赛等一场场群众惠民文化活动。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组建“小巷管家”志愿队,创新“京剧+理论”宣讲模式,让党的政策融入乡音乡戏。
从老字号的数字化转型,到农文旅的产业链延伸,再到文明新风的滋养,石港这座千年古镇正以文化为支点,撬动全域发展的无限可能。“如今的石港,文化记忆正在转化为发展动能,绘就‘产业兴、百姓富、乡风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王冬表示,这座千年古镇将继续擦亮“生态水乡·人文石港”的金字招牌,让文化名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记者 徐爱银 通讯员 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