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5

07-15

15:41

来源

江海晚报

深入童心 关键要激发兴趣

近年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楹联逐步走进了中小学课堂,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与此同时,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如何避免流于形式等问题也摆在了面前。


传统的蒙学教育中,大量的偶句背诵、对仗训练以及诗词对联名篇的学习,为楹联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据此,全国多地多校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育人方案:山东东营有学校修建楹联墙,墙上刻绘了全副的《楹联歌》,成为学生研读的好去处;北京丰台把楹联教育渗入课堂肌理:课前诵楹联,课上演楹联,课后评语用楹联;江苏太仓编排“疯狂古诗操”,30首古诗串联,配上节奏感强的音乐,边大声背诵边做韵律操……


不难发现,种种妙招异曲同工,都是将重复枯燥的记诵、书写加以“包装”,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实现育人目的。


崇川区实践的可贵之处也恰恰在此,通过“环境+课程+活动”相结合,把楹联用“看、读、唱、讲、品、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师生群体。


当然,楹联教育更在课堂、学校之外。家中有婚丧嫁娶,可留心观察不同对联各自的特点;外出参观游玩,可了解那里的对联如何融入名胜古迹等,真正让楹联文化走进日常、深入“童”心。


(高阳)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