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7-19
13:09
来源
南通市关工委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南通市关工委主办的“直播讲堂”第18期,以《南通军民抗战的光辉篇章》为主题,带领广大青少年重温江海大地的抗战史诗,汲取奋进力量。
本期《直播讲堂》特邀德高望重的“五老”宣讲员陆子森作讲座。他是通州人,十总中学原校长,现为通州区离退休干部党建指导员、理论宣讲员和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指导员。他曾获“南通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辅导员”,省、市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写有一百多万字有关革命战争题材方面的著作。十多年来,陆子森已作了700余场报告,借助多媒体,凭事实说话,以故事串联,赋诗词兴叹,用歌声传情,在传播正能量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烽火记忆,江海平原上的血与火。在讲座中,陆子森以“身边的故事、本地的英雄”为切入点,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深情讲述南通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战壮举,带领听众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江海儿女万众一心、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他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开篇,从日本侵略军在南通姚港江边登陆,在南通地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制造了“十总大屠杀”等暴行,使南通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讲到面对日军的凶残,广大军民紧密团结,相互配合,开展了足智多谋、英勇顽强的斗争;从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的烽火征程,讲到“火烧竹篱笆”粉碎日伪封锁的智慧之战;从白桐本、汤景延、顾尊三、马世和、王澄、鲍志椿等烈士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讲到普通百姓冒死掩护子弟兵的鱼水深情,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历史变得可感可触。最后,他动情地说,落后就要挨打,唯有铭记历史,才能珍爱和平,更好地开创未来。他要求青少年们一定要弘扬抗战精神,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丰富知识,扛起使命,为民族复兴、强国之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丰碑永铸,山河为证的精神密码。陆子森在讲座中,特别梳理了南通现存的抗战纪念设施,如苏中四分区抗日反“清乡”斗争胜利纪念碑、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通州念军亭……他动情地说:“这些碑亭不仅是历史的坐标,更是精神的火炬。每一块石头都镌刻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品格。”现场大屏幕展示的珍贵历史照片与今日繁华南通的对比,更让观众深刻体悟“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的深意。
薪火相传,关工寄语激荡青春志向。《直播讲堂》由南通市关工委副主任黄鹤群主持。他强调,抗战精神是南通儿女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希望同学们通过收听收看,激荡青春志向,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青少年要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在复兴民族之梦的“战场”上,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行”。
本次直播讲座,截止结束之时,收听收看的青少年及其家长、校外辅导员、老同志等达1500余人,点赞量达2.2万人次。随着讲座视频的回放,收听收看人数还在持续增加。讲座过程中,许多学生纷纷留言,“重温这段惊心动魄、壮怀激烈、艰苦奋战的历史,让我们深深感到,幸福是鲜血换来的,得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感恩时代。”也有的学生留言,“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守住我们的传家宝,守住我们的艰苦奋斗精神,更要守住我们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还有的学生说,“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让抗战精神薪火相传,激励新时代青少年砥砺前行!”这堂穿越时空的思政课,使红色文化从书本上的文字变成可感知、能共鸣、愿践行的生命体验,正化作万千学子们砥砺前行的“发动机”“推进器”“加油站”。
(文图/黄鹤群 刘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