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8-11
11:06
来源
江海晚报
小记者们在探秘恐龙世界。
7日,南通博物苑“七彩夏日·通博seek自然行”暑期特别活动带领城中小学、通师一附、实验小学等学校的江海小记者们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启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龙吟九州”恐龙探秘之旅。
本次大展汇聚了全国12家科研院所和科普场馆的118件代表性恐龙标本和重要模型,其中80件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化石,13件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杂志。展览以丰富的中国恐龙珍品标本为依托,串联起整个恐龙家族的生存演化过程,以及中国三代恐龙研究者的探索故事,为在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古生物科普盛宴。
“被称为‘恐龙界的食蚁兽’的单指临河爪龙,为何只有一根指头?”“窃蛋龙真的会窃蛋吗?”“江北重庆龙为什么是用城市名字命名?”现场,小记者们跟随专业讲解员的脚步,近距离观赏了“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亚洲最大肉食恐龙永川龙,以及世界最完整的恐龙胚胎化石“英良贝贝”等诸多明星展品,并借助裸眼3D、互动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穿越”至恐龙生活的远古世界,在亲身体验和互动游学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
参观后,来自城中小学的小记者朱家和激动地说:“看了恐龙大展特别震撼,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恐龙灭绝的知识。同时,我还从展板上了解到,原来恐龙的灭绝除了跟小行星撞地球有关系,它们高度特化的适应性可能限制了其在剧烈环境变化中生存的能力。”
恐龙展区参观结束后,南通博物苑自然园林部科普专员黄晨继续带大家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10个常设主题展区。在缤纷生命展区,孩子们走进多彩生命世界,赏百态生灵,听生命低语。黄晨老师的讲解引人入胜:于美丽的松果塔下细数松果种类,在昆虫墙前解析昆虫奥秘,又科普了鹿茸与牛角的知识。到千足百喙展柜,她不仅介绍了鸟类的类群划分,还生动阐释涉禽脚细长是适应湿地环境的结果,让知识在趣味中深入人心。
展厅内,非洲大草原多媒体秀将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整面巨幕墙上,威风凛凛的狮子、奔腾的角马群、优雅的长颈鹿等动物轮番登场,配合震撼的声光效果,给小记者们带来了独特的感官体验。
据悉,“七彩夏日·通博seek自然行”下周还将走进浙江博物馆之江馆、浙江自然博物馆安吉馆、西溪湿地博物馆,继续带领孩子们探索自然与人文的奥秘。
(记者杨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