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8-12
14:51
来源
南通日报
“快!动作再整齐些!”9日下午,通州区古沙小学报告厅内,来自巴基斯坦中巴教育文化中心的华裔学生孔维宸和搭档们最后一次核对舞蹈表演的舞步。一小时后,他们就将站在“童声里的中国”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闭营仪式的聚光灯下;而此刻的空气中,正弥漫着登场前的紧张与即将离别的不舍。
近日,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江苏省侨办、江苏省海外联谊会主办,南通市侨办、南通市海外联谊会、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教育局共同承办的2025年“童声里的中国”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夏令营暨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体验活动举办。为期10天的活动中,来自美国、巴西、阿联酋、德国、爱尔兰、西班牙、英国、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9所华校的6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来到南通,在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中完成了一场中华文化寻根之旅。
一针一线,将南通烙印织进心间
“我们漫步了黄金海滩、欣赏滨江美景,领略到了南通的生态之美”“在南通,我们品尝了各种各样的美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梭子蟹和河豚的鲜美”“在制作香囊的过程中,一针一线都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中华灵芝博物馆是来到南通的第一站,青少年们聆听灵芝的古今传奇,展馆中的赤灵芝、紫灵芝、黑灵芝、白灵芝等汇聚一堂,带来一场大自然的灵芝盛宴。“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种形态各异的灵芝和菌菇,不仅让我感到生态环境的魅力,更通过神奇的‘仙草’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来自阿联酋侨星教育的郑贻匀回忆起第一天的旅程感叹道。当晚大家还一起包了菌菇馅儿的饺子,鲜美的味道让她难以忘怀。
从五山滨江片区的落日熔金,到启东黄金海滩的水天一色;从伶工学社的水袖翻飞,到扎染博物馆的蓝白雅韵;从洲际绿博园的奇花异草,到启东版画院的刻刀游走,营员们用脚步丈量江海大地的广阔,用指尖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这次活动不仅学习、感受了中华文化,我们还通过亲手制作,将中华文化的元素融入日常实物中。”孔维宸是一名16岁的中华文化迷,这次文化体验活动让他收获满满,植物拓印帆布包、漆扇都成为这次旅途中的珍贵礼物,他说将把亲手绘制的国画《福禄双全》带回国,与他喜爱的中国诗词作品一同挂在床头。“以后每次看到这些纪念品,都能想起这段美好的记忆。”孔维宸说。
一字一句,唱出对中国的告白
“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我发现汉字真的特别有趣,有的像画画,有的像小谜语,还有的能变出好多意思。谢谢‘童声里的中国’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会继续加油,写出更多好玩的诗。”闭营仪式上,歌谣创作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来自斯洛伐克令德学院的张恩予在海外与现场连线,分享了他创作诗歌《有趣的汉字》的经历和感受。
2025年“童声里的中国”海外推广交流活动自今年4月份启动以来,先后在“云上中文”发布《“童声里的中国”海外推广交流精选作品汇编》,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汉语、用中文。2025年华裔青少年歌谣创作大赛吸引了全球90多所华校1000余名华裔青少年广泛参与,征集了近1500件童诗童谣童歌作品。
稚嫩的童声里,藏着孩子最炽热的文化认同。“随着春天的风,树叶飘扬,飘过森林和山丘,飘过边疆,飘向远方他乡。”巴基斯坦中巴教育文化中心的李田泽《落叶》中以落叶作比,抒发他的怀乡情,“叶子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又或枯萎凋零,远方家乡早已模糊,心中的根依旧清晰,盼望着终有一天,落叶归根。”
19年前,“童声里的中国”以一曲童声之歌点亮江海之城,响彻神州大地。2023年,“童声里的中国”海外推广交流正式启动,成功举办海外华裔青少年歌谣创作大赛、江海文化云课堂、海内外推广交流主题展演、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夏令营等系列特色活动。
“在‘童声里的中国’创研基地,‘童声’活动起源的故事让我非常触动,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需要有更多的作品保留孩子们的童真、培养孩子们的情怀,这样的作品由孩子们自己创造,意义非凡。”夏令营阿联酋队领队老师李金晓分享她此行中的感动瞬间。
一笔一画,许下跨越山海的约定
“中国的笑容里有我,我就是那甜蜜的酒窝。中国的春光里有我,我就是那盛开的花朵。中国的歌声里有我,我就是那清亮的音色……”南通市小江豚童声合唱团携手海外华校的学生合唱《童声里的中国》,跨越山海的情谊在童声中联结。
彩色的手印、歪斜的签名、湛蓝的海水、热烈的沙滩……闭营仪式最后,舞台璀璨的灯光如星辉般洒下,落在地面的长卷上,南通市青少年与海外华裔青少年俯身共执画笔,用五彩斑斓的颜色绘出这个盛夏的专属记忆。
为赓续中华文脉,深化海外华文教育合作,“童声里的中国”持续开展“百所华校云牵手”工程,累计有百余所海内外华校签约结对。今年,海门中南中学与英国中英文化教育交流咨询协会、通州区古沙小学与巴西圣保罗幼华双语学校、南通州外国语学校与美国华夏中文学校、启东市实验小学与阿联酋你好教育、如皋龙游湖外国语学校与爱尔兰华助中文学校分别缔结为友好学校,持续推动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发展。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闭营仪式的次日,孔维宸发了条朋友圈,引用诗句表达与朋友们分别的不舍,坐上了离开南通的列车。记忆将他拉回在启东看双色海的那个上午,大巴车外,一边是黄灰色的惊涛骇浪,一边是碧蓝色的宁静海湾,大巴车内,20余名华裔青少年自发地唱起了中国国歌。歌声穿透车窗,与江海波涛共鸣。
江海潮涌,童声不息。这群同根同脉的青少年在此烙下共同印记,纵隔重洋,总有一种声音能让他们瞬间相认。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更多关于根与远方的故事正在续写。
2006年,通州区首倡发起“童声里的中国”新童谣创作推广活动,19年持续耕耘,守护童声世界的纯净与美好。“以青春之约搭建海内外青少年对话交流的平台,用天籁之音讲述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声音、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情谊。”通州区负责人表示,希望华裔青少年朋友将这份珍贵记忆带回去,将这次夏令营中结下的深厚情谊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守护者、践行者,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华文化海外交流的崭新篇章。
(记者 邢知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