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5

08-12

15:19

来源

南通日报

打造书香南通,解锁图书馆新“玩法”

近日,南通市图书馆“一座难求”“每天早8点排长队”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网友称,这正是对南通“学霸之城”称号的生动诠释。无论是老人、青年,还是孩童,大家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用日复一日的“书式生活”,勾勒出城市对知识的热忱告白。


也许很多人不曾想到,在互联网影响力“狂飙”的当下,图书馆却逆势攀升,成了生活里的“高频词”。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3200多家公共图书馆年迎13亿人次“打卡”。昔日安静的“藏书阁”,正华丽变身为城市文化新地标。这里有免费水电网、舒适空调、安静环境,更有满架精神食粮,被网友戏称为“梦中情屋”。周末假期,这里是亲子共读空间、年轻人社交新据点,“约图书馆”成为新风尚;旅行清单里,图书馆更是必打卡的“网红地标”,人们在此拍照、观展,触摸城市文脉。曾被唱衰要被互联网淘汰的图书馆,如今“逆袭”成为城市C位:晨光熹微时门口长队蜿蜒,深夜仍灯火通明。图书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图书馆的灯火,照见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一座城市对知识的热爱、对学习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时提道:“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这股“图书馆热”的背后,是城市对美好生活的全新注解。图书馆是安放精神的栖息地。在快节奏的城市化浪潮里,图书馆成为一片珍贵的精神原野。莘莘学子在这里奋笔疾书,孩童沉浸绘本世界,职场人在书香中卸下疲惫……一张书桌、一缕墨香,成了缓解压力、充电蓄能的避风港。图书馆是丈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在南通,市馆人气爆棚,折射出市民对文化的“痴迷”和“刚需”。不打烊的24小时书房、“15分钟生活圈”里的社区书屋、公园湖畔的诗意书房等等,各类图书馆用“嵌入”城市肌理的方式,编织起南通全民阅读的网络。图书馆是“好玩又好用”的体验馆,突破单一借阅功能,玩起“跨界混搭”——阅读、看展、买文创、参加活动……彰显公共文化服务的充沛活力和多元价值。


现今,虽然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等提供了海量信息,但图书馆的权威资源、专业馆员,以及知识加工的经验标准依旧无可替代,能收入图书馆的书籍仍是万里挑一的精品。市图书馆火成了“网红打卡地”,必然会有更多读者期待图书馆“解锁”更加丰富多样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数智”强赋能。紧紧拥抱科技,图书馆才能更“聪明”、更“贴心”。“数智”赋能并非简单技术堆砌,而是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以数字化重塑资源基底,用VR、AR打破时空界限,打通线上线下,让图书馆从实体空间变身随时响应的“文化智能管家”,利用多元社交媒体,把文化大餐便捷地送到百姓指尖。服务常革新。想“长红”留住人,文化服务得“会来事儿”,就得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胃口,从小孩到老人,从上班族到银发族,找准每个群体的“兴趣点”,让文化场馆成为大家爱来、常来的“精神充电站”。利用各类平台提供掌上阅读、线上培训、公益展览讲座等免费数字服务,创新形式、拓展功能,圈住更多“年轻粉”。资源巧“混搭”。现代图书馆的存在价值,远超借还之间。想保持吸引力,关键在整合资源与拓展服务,学会“搞副业”。大胆打破刻板印象,把咖啡馆、艺术展、文化沙龙引进来,变身集知识传播、文化交流、休闲放松于一体的“城市文化会客厅”。丰富“阅读+”活动,让书香飘得更远,为文化传播架桥铺路。


(刘曦)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