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13时50分,随着血细胞分离机停止运转,历时5小时30分钟的采集,海门籍退役军人、海门区“90后”红十字志愿者顾匆聪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成功捐献32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用实际行动为血液病患者点亮了重生的曙光,践行了一名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使命担当。
由此,顾匆聪成为江苏省第1667例、南通市第115例、海门区第15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红十字志愿者,也是海门区入库时间最短、成功配型最快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同时,还是南通市第15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退役军人。
“此刻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给您写信,感谢您对孩子及我们这个家庭做出的贡献,您的这一举动让我相信人间有大爱,世上有真情……”当天一早,记者走进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时,顾匆聪正在认真阅读血液病患者家属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对他无私奉献的感激与敬意。
现任海门区张建伟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的顾匆聪1993年出生,2011年投笔从戎、参军报国,两年的军旅生涯淬炼出他坚毅果断、助人为乐的优秀品格。2013年退役后,他将军人的担当与钢铁意志融入血脉,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多年来,他不仅坚持参加无偿献血,还踊跃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点滴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
2024年7月11日,顾匆聪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主动采样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当时就想着,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共产党员,加入中华骨髓库是我应尽的一份责任,希望在未来哪一天可以帮助到他人。”这份朴素的初心在今年3月迎来了第一次回响,“当我接到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的电话,得知自己与总库一名1岁的血液病患者HLA初配成功,然而因对方病情变化,需要终止捐献。”顾匆聪回忆,“当初我已经做好准备,却得知终止消息,我心里感到特别遗憾,因为没能帮到那个孩子。”
自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今年7月9日,身在浙江宁波的顾匆聪再次接到通知,他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的一名12岁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尽管深知捐献过程可能面临诸多挑战,但他丝毫没有犹豫,立即跨越浙江、江苏两省积极配合高分辨采样与体检。“当得知自己与另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时,我非常激动,心想一定要抓住机会,弥补上次的遗憾!”随后的日子里,顾匆聪主动调整作息时间,坚持规律饮食,每天通过跑步加强锻炼,力争以最佳状态迎接捐献。
“在部队时,保家卫国是我的责任;退伍后,能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捐献过程中,顾匆聪坚定地表示,“我也希望这次被我帮助的那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能早日康复,将来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
(记者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