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5

08-20

15:51

来源

南通日报

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真心化解纠纷

本月初,全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海安召开。一组数据引人关注:今年1—7月,海安市镇村三级调解组织共受理调解矛盾纠纷11680件,成功11659件,成功率高达99.82%。


翻看相关材料,“网格员”的身影在矛盾纠纷调处场景中频频出现,他们用“铁脚板”丈量民情,用共情心解开症结,用实办法化解邻里、物业、婚姻家庭等纠纷,成为基层治理中最活跃的“毛细血管”。近日,记者走访多位海安网格员,听一听他们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时的苦辣酸甜。


脚底板下的“民情地图”


相较于市、镇级调解员,村级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能很快了解矛盾发生的背景和症结所在,也能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曲塘镇花庄村网格员吕婷婷负责的网格有544户,大约1350人。去年,她还在顾庄村时,村里的王阿姨和李阿姨因地头几厘米界址发生争执。了解来龙去脉后,吕婷婷立即邀请村干部和双方子女一起做思想工作,在取得双方同意后掏出尺和线,重新划分地界。最终老邻居在田埂上握手言和。“调解得趁早,等矛盾结了痂,就难撕开了。”吕婷婷说。


在海安,这样的“铁脚板”故事处处可见。城东镇泰宁村网格员储呈露习惯骑着自行车出门巡查。“每天走一遍网格,大概两小时。谁家宅基地边界有争议,谁家信息有变更,心里都有数。”储呈露说,她负责的网格有383户人家,2375口人。其中出租户有222家,人口流动性较大。凌晨1点,有住户打电话说家里断电,储呈露联系供电所维修,很快恢复供电;今年“五一”假期下大雨,有居民反映河里漂浮物发出噪声,她冒雨赶到现场,当即联系相关部门,维修人员到现场发现是管道盖子掉了,一个多小时就解决了问题。“网格里的事,不分上班下班。”储呈露说,“消息秒回,才能让大家信得过你。”


调解讲法理也通人情


“调解不是‘和稀泥’,得让双方都觉得‘值’。”这是记在民情本扉页上的话。在海安高新区海安街道网格员顾小翠看来,农村的矛盾大多围着“土地、面子、亲情”转,解开这些结,既要讲法理,也要懂“人情”。


顾小翠负责瑞海家园小区644户居民,常住人口1266人,沿街商铺21家。顾小翠调解邻里矛盾,有套“法理+温度”的办法。去年12月,小区5号楼的刘女士从外地回来后发现,自家楼顶不知何时安装了信号发射器。在初步了解情况后,顾小翠通过调取资料发现是运营商和物业协商后安装。她先查询《民法典》和《物业管理条例》相关条文解释,又积极联络业主、物业和运营商。“楼顶属于公共区域,你们安装信号发射设备需要取得法定比例业主同意。”在顾小翠与各方反复解释沟通后,最终运营商在期限内调整了安装位置,业主刘女士对此表示满意。


为提升调解能力,海安市综治中心每年会给网格员安排两次提升培训和两次“送教下乡”培训,内容包含实用法律条文、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从矛盾纠纷化解到宅基地政策,从隐患排查技巧到沟通礼仪,样样都教。”储呈露说这种培训对自己帮助良多。


多方联动调解更高效


高调解成功率的背后,凝聚着网格员的汗水,更有一套“选育用管”的硬机制支撑。在海安,“三提三知”竞赛是网格员的“大考”——从居民微信群抽5个实名样本,混进15个干扰项,让网格员当场辨认;展示16张图片,要认出自己网格的矛盾纠纷现场,说清解决进度;甚至播放居民录音,10秒内答出姓名的额外加分。


“网格员不是孤军奋战。”海安市综治中心副主任王国华指着大屏幕说,“我们依托南通市综治信息化平台,整合‘雪亮工程’、网格化管理、12345热线等数据资源,优化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功能,实现矛盾纠纷、治安防控、研判预警等事项‘一网统管、一屏统览、一键调度’。”全市网格的动态一目了然,哪里有纠纷,“吹哨”后,司法、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就会“报到”。


这套“网格+信息+部门”的多方联动机制,让调解更高效。6月,曲塘镇消防部门接到群众举报,花庄村某企业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网格员吕婷婷得知后立即与当地消防部门联合上门检查,发现企业的确存在乱接线路违规给电瓶车充电的现象。在吕婷婷和消防部门共同劝说下,企业立即召开会议,整改违规现象。


(记者 陈凯文)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