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8-20
15:55
来源
南通日报
城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载体。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最近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同时明确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应以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的“线路图”,即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了开启新一轮城市更新行动,我市印发《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2025至2027年城市更新的总体部署。随后,市主要领导带队专题调研城市更新工作,要求牢牢树立人民城市理念,着力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增强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由此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对新一轮城市更新工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2024年全市城镇化率已达73%。在前一轮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中投入近千亿元,实施8大工程、34项重点任务、100个项目,交出亮眼“成绩单”。当前,新一轮城市更新改造已全面启动,正确把握城市更新的主线是推进工作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新一轮城市更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摆脱“重硬件建设、轻功能优化”的传统模式,转向以“人文关怀,功能完善、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补齐功能短板,提升生活品质,真正实现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
发挥规划引领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城市更新改造规划方案,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集中财力、物力加强现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建设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抓好城市煤气、供水、排水、污水等地下管网建设改造,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切实解决“行车难、出行难”民生痛点,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承载能力。更新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持续推进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建设,增加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为居民提供更宜居的生活空间。
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更新改造为契机,建立健全多层级、全覆盖的公共服务网络。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和低效用地,优先补齐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如加快适老化改造和社区食堂建设,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让老年人告别“爬楼难”。加快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品质能级提升,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以历史肌理为基底,保留空间的文化基因,避免大拆大建,尊重城市原有街巷格局、建设形态、空间尺度等历史肌理,使人们能直观地感受到历史场景的延续性。因地制宜凸显地域特色,把居民生活、城市经济与文化遗产保护统筹起来,通过“微改造”等方式,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基础上植入新功能,实现空间更新与文化活态传承相辅相成。
提升城市科学管理水平。内涵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体系。应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运用智能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让治理更精细、服务更精准。社区改造中应广泛征求意见,引入居民监督小组,鼓励居民、企业共同参与管理社区食堂、口袋公园等社区运营,让城市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严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