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8-22
14:41
来源
南通日报
上周,2025年江苏省“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顾予泽、海门区海南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淼淼榜上有名。
顾予泽担任“小小志愿讲解员”,三年间宣讲红色故事100余场,让红色精神“声”入人心;李淼淼坚持足球训练,同时不放松文化课程的学习,践行“读好书、踢好球、做好人”的理念。两名少年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一代江苏少年儿童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时代风采。
“金牌讲解”声入人心
“如果生活在一个努力但未必有回报的世界里,你还会坚持初衷吗?相信大家的答案和我一样,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暑假里,在海安高新区报告厅,顾予泽手捧《骆驼祥子》一书向台下的听众作推荐。他声音洪亮、情感真挚,分享了自己的红色感悟。
“我从小就喜欢听红色故事,感觉那些英雄人物很了不起!”顾予泽出生于海安南莫镇,儿时跟着爷爷奶奶去镇上的高凤英烈士陵园,聆听讲解员用本土“凤凰调”唱响《女英雄高凤英》的赞歌,“不太懂,但觉得很好听”。从那时起,他便在心中埋下了热爱祖国、敬仰英雄的种子。
二年级,顾予泽将内心的感情化作稚嫩的文字,尝试创作了红色童谣《祖国》,一举斩获海安市“致敬百年”童谣创作比赛特等奖。小试牛刀后,他“一发不可收拾”,从四年级开始积极投身于从学校到省里各类平台的宣讲、主持、朗诵、创作等活动中。
“我想把红色经典讲给更多人听。”短短三年,顾予泽参加100多场宣讲活动,用对历史的深刻共鸣与深厚的情感表达,打动了无数评委和观众,让红色精神“声”入人心。
事实上,顾予泽并未经过专业培训,鲜花与掌声背后是反复的练习和揣摩。“比如在讲述《苏中英雄高凤英》的故事时,如何表现高凤英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生命垂危之际,奋力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情节,我一直拿不准。”
“我们在语速上有过争执。”顾予泽的妈妈孙莉莉是一名语文老师,她认为要缓慢而坚定地说,“但他觉得,在生命最后一刻应该是攒足力气,快速而有力地把这句话喊出来。”最终,凭借对人物处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顾予泽在讲解这一段时情感迸发,赢得了满堂喝彩。
从最初的“喜欢”,到现在觉得“很有意义”,在顾予泽的带动下,海安超2万名学生加入各类红色宣讲队伍。作为学校“幸福娃”红领巾讲解员社团队长,顾予泽带领队员走进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志愿讲解服务300余场,服务群众超2万人次。此外,他还利用抖音等平台进行“云讲解”,累计发布作品近40个,覆盖受众超5万人次。
“未来之星”闪耀绿茵
“有点热,但是踢对抗赛的感觉真的超棒!”20日,南通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操场上,一群身着球衣的孩子正在集训,备战即将在常州开赛的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人群中,一名短发女孩远远跑来,皮肤黝黑、喘着气,满头大汗在阳光的照耀下让她整个人都在发光。
李淼淼与足球结缘于7岁。8岁时因“反应速度不错”被教练选中,成为海南小学首批寄宿制足球特长生。每天清晨6点准时起床,叠被、洗漱、整理装备一气呵成;早上和下午训练2个小时,暑期集训同样雷打不动;临近比赛,周末还会加练。
周训练量20公里以上的数据,记录着李淼淼日复一日的坚持。集训之余,她常给自己“加餐”。一个人运球、接球、各种角度射门,光球鞋就磨坏了四五双,还让妈妈在旁边拍摄视频,结束后再对照琢磨技术细节。“有次一口气练了三个多小时,天黑透了才发现。”李淼淼笑道。
付出必有收获。2024年“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她带球突破、单刀直入,首先将比分突破,为球队赢得冠军奠定基础。整场比赛,她一人独揽九分,获得“最佳射手”称号。此外,她还获得2023年南通市、海门区双料冠军兼“最佳射手”,2024年江苏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U10组冠军兼“最佳射手”,入选2024年“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精英训练营”并获“未来之星”称号。
与职业运动员不同,如何平衡学业与训练是学生运动员永恒的课题。李淼淼摸索出了“碎片时间学习法”,每次随队出征,她的书包里总装着各科课本和错题集:乘车途中背古诗,中场休息解应用题,赛后冰敷时听英语。“虽然经常缺课,但她回来后总会主动问同学、问老师,把落下的内容补上。”班主任周凌云说,她的成绩在班上一直保持中上。
面对未来,李淼淼踌躇满志:“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女足运动员,加入国家队,为国争光!”
江海少年逐梦前行
每一位“新时代好少年”的拔节生长,都离不开默默滋养的雨露春风。
“学校秉持‘用红色光芒照耀幸福童年’理念,组织学生走进红色场馆,传承红色基因;带领学生寻访退伍老兵、劳模工匠、优秀共产党员等,向榜样学习。”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许卫兵介绍,学校还持续开展“每周之星”“五好学生”“单项优秀生”等评选展示活动,用身边榜样激励学生追光而行。
海门区海南小学校长陆锦华也表示,学校定期开展“向‘新时代好少年’学习”主题班会,以及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红领巾寻访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新时代好少年”品质的理解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近年来,南通各地各校在开展德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少年儿童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的精神品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未来,全市中小学将继续通过浸润式德育,让优良德行在学生心中扎根生长,助力更多江海少年树立远大志向,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记者 高阳 沈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