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5

08-26

14:55

来源

南通日报

细针丝线串起邻里脉脉温情

25日,南通开发区新开街道长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楼,缝纫机“嗒嗒”作响,与居民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原来,在这个约65平方米的空间里,社区每周一组织“巧阿姨”免费为居民提供缝补服务。“巧阿姨缝补坊”以“一站式服务”和“一日制完结”为承诺,两个月来已累计服务居民95人次,完成衣物缝补改造178件。


“我们上了年纪惜物,衣不如旧,穿着舒服。”居民李阿姨一大早来到现场,边与邻居拉家常边等候。她的身旁,几位志愿者阿姨已经整齐地坐成一排,有的操作电动缝纫机,有的手持一副针线,娴熟地缝补着各式衣物。


作为典型的拆迁安置小区,长新社区老年居民较多。在网格走访中,居民普遍反映“缝补难”:老式缝纫机操作困难、眼神不好穿针引线吃力、专业缝补店收费较高等。


针对这一情况,长新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丽华提出了“凝聚一批热心退休阿姨,打造一处免费缝补服务站点”的设想。经过充分酝酿实施方案、经费来源、人员招募等细节,今年6月,“巧阿姨缝补坊”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


王丽华介绍,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网格群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很快便组建起一支由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和热心群众组成的多元化志愿服务队伍。“聚焦‘关键小事’,社区以缝补坊为出发点,让一技之长从围着小家‘自转’转变为参与社区‘公转’。”


志愿者队伍负责人、社区老党员瞿娟阿姨说:“衣物缝补、裤脚改制、被套枕套改造、旧衣翻新等服务这里都能提供,大多数衣服当场就能补好,最晚不超过一整天。”


两台缝纫机、几根细针、几缕丝线,不仅缝补了衣物,更串联起社区邻里间的脉脉温情。缝补坊曾发生一个暖心故事,志愿者朱生香阿姨在修改居民送来的衣物时,发现口袋里藏着几百元现金,她立即放下针线告知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社区网格系统,工作人员迅速联系到陈大爷,并把现金如数归还。这一事迹在社区广为传颂,也让“巧阿姨缝补坊”的口碑越来越好。


“党建引领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要内化在日常社区治理中。”王丽华表示,近年来,社区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途径,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建立“家园议事厅”制度,定期组织居民、物业围绕环境治理、停车管理等难题共商共议,已解决了便民充电桩、小区微改造等多个问题;建设网格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将服务送到居民身边,做到百姓心坎上。伴着缝补坊里的“嗒嗒”声、议事厅里的讨论声、邻里之间的欢笑声,社区一直在行动。


(记者 司占伟  通讯员 孙月朋)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