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5

08-27

11:00

来源

南通日报

绿色养护让公路网络成生态纽带

近日,通州公路部门在S335线39K+200处首次试行非开挖注浆工艺,对总长约30米的道路裂缝进行修补,以技术创新破解道路施工与优化营商之间的矛盾,为道路养护提速增效提供了全新方案。


近年来,通州公路部门深耕绿色养护领域,将低碳理念融入养护全流程,通过精细管理可持续、技术创新减排放、科学规划免浪费,在降低污染排放、杜绝资源浪费的同时,让一条条公路焕发可持续发展的生机。


精细管理,践行绿色养护


连日来,228国道通州十总段大修工程施工现场一片忙碌。按照计划,该工程将于9月底前完工,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安全、舒适的通行条件。


公路长期受自然环境和车辆行驶影响,易出现龟网裂、车辙、水毁等病害。为提升中小修的针对性与低碳性,通州公路部门打破传统集中养护模式,将全年中小修“拆分为三个阶段”:年初至年末分别聚焦车辙、水毁、热毁等季节性病害开展专项养护。拆分后,分段工程工期缩短,施工范围精准度提升,不仅减少了机械作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更使交通拥堵时长降低,实现了“化整为零、精准治害”的目标。


通州公路分中心强化中小修保养在养护过程中的基础作用,通过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手段,逐步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绿色养护管理体系,让每一次养护都经得起生态与效率的双重检验。


强化减排,降低污染排放


在228国道十总段大修工程中,通州创新采用厂拌热再生(RAP)技术,将原沥青面层旧料“变废为宝”。


旧料通过RAP技术,以30%—70%比例掺入新料,1000吨再生料可节省500吨石料,减少20%—50%新沥青用量,相当于每省1000吨石料,减少200平方米植被破坏,从源头降低了矿山开采与石油消耗。传统工艺1公里路段铣刨产生的1000吨废料需填埋,而RAP技术实现全利用,按年养护100公里计算,可减少10万吨填埋量,节约4000立方米土地;通州采用RAP技术,总能耗降低15%—35%,年产10万吨再生料可节省500—1000吨标煤,碳排放减少20%—50%,100公里养护可减碳6000—8000吨,运输车次减少30%—60%,有效实现了低碳减排。


科学规划,避免资源浪费


科学规划可以精准定位养护需求,合理安排养护资源,降低养护成本,提升公路质量。通州公路部门整合养护历史数据、实时路况信息与发展需求,搭建决策系统。此前,328国道出现网裂、横向裂缝、轻微车辙等问题,系统决定采用预防性养护技术,以低成本手段遏制病害升级,降低后期大修成本,提升了养护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公路使用年限。


科学规划让养护资金都充分运用在了“刀刃上”,从源头筑牢绿色养护的节约底色。


今后,通州公路部门将持续探索创新,扩大绿色技术应用范围,让“畅安舒绿”的公路网络成为串联城乡的“生态纽带”,助力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记者 徐爱银  通讯员 宋敏 左蔚)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