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5

08-27

11:01

来源

南通日报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爱“种菜”

上周末,崇川经济开发区(观音山街道)明星社区的“共享菜园”内,三三两两的市民头戴草帽,在各自的菜地里忙碌着除草、翻地,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劳作画卷徐徐展开。


在我国,种菜不仅是一种农事活动,更是深深植根于文化血脉的情感寄托。近期,《星露谷物语》《牧场物语》等种田类游戏爆火,不少通城年轻人热衷于当“电子农民”。同时,越来越多的都市人走向乡村,在认领的菜地里寻找农耕的乐趣,种田热情正以不同的方式“破圈”。


赛博种田


像素下的农作物让年轻人着迷


“叮——”晚上八点,“95后”国企员工樊莹的电脑响起游戏提示音。她熟练地操控着游戏角色走向鸡舍,收集新鲜的鸡蛋,随后又在田垄间播下新一批种子。这款名为《星露谷物语》的像素风游戏,已然成为樊莹下班后放松身心的日常消遣。


“游戏风格复古,就像单机游戏一样,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小时候,玩起来特别沉浸、特别治愈。”樊莹笑着调侃自己“白天当社畜,晚上做农夫”。在游戏里,春天种土豆,夏天忙洒水,秋天摘蘑菇,冬天下矿洞探险,每一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现实里种菜要考虑气候、病虫害等诸多因素,游戏里只需要轻轻点击鼠标。”


和追求刺激的竞技类游戏不同,种田类游戏主打慢节奏和沉浸式体验田园生活,不少人在手机里经营起了自己的“赛博农场”。截至2024年12月,在Steam游戏平台,2016年发行的《星露谷物语》游戏销量已突破4100万份。与其类似的《集合啦!动物森友会》《江南百景图》《模拟农场》《小森生活》《桃源深处有人家》等田园经营类游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年轻群体中持续引发热潮。


“一眼就被游戏的国风古色吸引,立马找来玩玩。”市民陆淑婷则是在同事推荐下,打开了《桃源深处有人家》,“游戏里能种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还能自己摸索着做各类食物,对农作物进行深加工。而且,还会有村民过来做客、吃饭、聊天,特别有生活气息。这个游戏实现了我的都市农夫梦。”


共享菜园


劳作中感受接地气的“田园梦”


在城市中拥有属于自己的菜地,体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乐趣,是许多市民内心深处的向往。


今年6月,明星社区着手打造共享菜园,将洪江路高架与星城路东南角的16亩荒地精心划分为282块菜畦,每块20平方米,以200元一年的费用出租给市民。


“没想到大家的种地热情这么高,早上六点半就有人来劳作了!”21日,明星社区党委书记王建春照常打开监控,查看共享菜园时欣喜地发现。他介绍,共享菜园项目一经发布,便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亲子家庭踊跃参加,江苏银行城东支行等单位也积极认领,同时项目还与陆洪闸小学、江苏工院纺织服装学院达成共建,“首批200块地已认领了174块,第二批82块即将以托管模式投入认领。”


共享菜园不仅实现了闲置资源的再利用,也成为市民休闲社交的新空间。“我们组建了会员群,大家一起种菜、交流经验,分享种植心得。”王建春说,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农耕体验,农技专家还会在群内提供免费指导,发布农事提醒。


无独有偶,在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苴镇街道)蔡桥村,65亩小菜园被分成多种田间小格,开启共享模式,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认领“专属田”,承包“乡愁地”。


“我们会根据时令季节,种植草莓、西蓝花、西瓜、香瓜、菠菜等10多种果蔬,每周都有县城的居民,甚至是外地游客赶来,体验采摘的乐趣。”蔡桥村党委副书记季林介绍,蔡桥村创新推出自种、托管两种种植管理模式,既为有经验的种植爱好者提供自主耕作的机会,又能为市民游客提供从播种到收获的全托管服务。“我们还统一制作了《蔡桥村全国统一菜票》,目前已预售200余张,金额达12万元。”


现象背后


寻找独属自己的“精神自留地”


无论是像素农田还是真实菜畦,年轻人追逐的究竟是什么?


专家认为,种田类游戏构建了一个“低风险高回报”的治愈空间。“年轻人在现实中面临升学、就业、婚恋等多重压力,而游戏里的种植活动有明确的成长体系——播种、浇水、收获,每个环节都能带来即时反馈。这种可控的成就感,恰好弥补了现实中的不确定性。”


在采访中,多数受访者也表示“种田的慢节奏能缓解焦虑”“向往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国人骨子里有种地的DNA。”樊莹说,从《诗经》里的“十亩之间”到陶渊明诗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传统农耕文化已深深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基因。


而共享菜园的兴起,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机会。“90后”程序员张明是通州区一处共享菜园的常客,每周末都会带着妻子和孩子来照料他们的家庭农场。“看着小番茄从青变红,孩子比玩游戏还兴奋,这比任何早教课都有意义。”张明分享道,不仅孩子玩得开心,自己看着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内心的压力和疲惫也都消散了。“在种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物质成果,更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和升华。”


从像素到泥土,从虚拟到现实,这届年轻人正在用双脚丈量理想生活的距离。种菜已不仅是简单的农事活动,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的独特文化现象。


(记者 陆薇 卢兆欣)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