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2025

09-02

14:51

来源

南通日报

荒坡变果园 山沟成金窝

初秋的陕南,群山裹翠,草木幽香。陕西勉县同沟寺镇金光村的智凤农业采摘园里,阳光玫瑰藤蔓蜿蜒,一串串葡萄颗粒饱满、晶莹剔透,颜如玉水蜜桃隐于绿叶间,果肉脆爽香甜,直击味蕾。游人穿梭果园、欢笑采摘的热闹场景,让人很难想象,六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草比人高、无人问津的荒坡。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的,是南通女商人袁爱芳——一位从“建材风云人物”跨界而来的农业拓荒人。


1959年出生的袁爱芳,在上世纪90年代,敏锐抓住建筑行业发展机遇,从一家小建材店起步,凭借诚信经营与精准的市场判断,逐步将生意做大,建成3000多平方米的一站式建材批发市场。


2019年,受南通驻勉挂职干部和勉县政府招商引资邀请,她来到勉县考察。那次考察中,她先后走访了周家山、晨光、壁山等地,最终在金光村停下脚步。初到时,看到的是一片荒芜的山坡,杂草丛生、不见生机,连运输都成问题,但招商干部的诚意与当地淳朴的民风,让她决心留下来试一试。


消息传出,家人与亲朋好友纷纷反对,但袁爱芳认准了就不回头。她反复考察金光村的气候、土壤条件,跑遍江苏、山东等地的农业科研基地,跟农科专家探讨多次,最终认定:“这里可以试种高端精品水果,还能带动村民增收,值得干!”


2019年底,袁爱芳做出决定:让儿子接手在南通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建材市场,独自一人来到勉县金光村,成立勉县智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启人生第二次创业。


创业初期的艰难程度远超想象。她承包的300多亩地,是坡度超过25度的“三无荒地”:无水、无电、无路。要种果树,首先得改造荒坡。她请施工队平整土地,可陕南黄土地“遇雨烂如胶,遇旱硬如刀”,刚挖出来的全是生土,土块又大又硬,树苗无法栽种,刚修好的田埂一场雨就冲塌了。夯实田埂,反反复复花了半年时间,成本超预算近百万元。


解决了土地改良问题,水、电、路又成了新难题。袁爱芳自掏腰包,从几公里外的水库铺设水管到果园;多次协调电力部门,让高压电线通进园区,采石拉石铺路一公里,保证交通畅通。


袁爱芳跑遍全国产区,引进优质车厘子、白玉枇杷、阳光玫瑰葡萄、颜如玉水蜜桃等二十多个品种,划出“试验田”试种。可挫折接踵而来:第一年冬天霜冻冻死部分果树,第二年一场几十年不遇的暴雨泡死果树根系。


“看着枯萎的果树,我失声痛哭,但擦干泪还得续费干,跟着果树专家学修剪、施肥,查资料研究病虫害防治。”袁爱芳摸索出独特的配肥施肥方法——用红糖煮黄豆、拌豆腐、菜籽油渣、农家肥等多种肥料堆积发酵,全程记录发酵过程,通过科学配方施肥来提升果品口感。经过两年试种筛选,她最终选定多种口感好的品种。


2024年,果园首次大规模挂果,袁爱芳既喜又忧:喜的是六年付出有了回报,忧的是怎样才能卖出好价钱。在推介中,质量高味道好的果品吸引了味见汉中品牌公司。智凤农业的水果挂上品牌标识,成为“味见汉中”唯一授权的果品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走向全国。


与此同时,袁爱芳探索“果旅融合”之路。她利用院内葡萄大棚搭建采摘休闲长廊,院内院外提供田园烧烤等场地。每到周末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


果旅融合不仅带动了水果销售,还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园内30多名工人均是金光村的村民,年龄大的负责除草施肥,年轻的负责接待游客、打包快递,村民王大姐以前在家带孙子没收入,现在在果园上班,还学会了种果树技术。


如今,智凤农业采摘园已成为勉县“网红打卡地”,年总产值在不断上升,先后获评“勉县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汉中市农业示范点”等。回顾六年创业路,袁爱芳从不后悔:“看到荒坡变成一片片果园,春天到来一片花海,村民拿工资喜笑颜开,游客对果品赞不绝口,顿觉所有付出都值得。农业是有温度的产业,能给乡村带来希望,更有人生价值”。


如今66岁的袁爱芳,每天早早来到果园,观察果树生长情况、与工人交流种植技术、接待游客,精力丝毫不输年轻人。谈及未来,她有三个“小目标”:一是有机会继续在周边扩大承包200亩地,引进更多品种,打造“四季有果摘”的果园;二是升级农旅设施,建设民宿和优化研学基地,让游客能住下来、深度体验田园生活;三是免费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鼓励发展家庭果园,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格局,助力更多村民增收。 


(史瑞华)


苏ICP备09007541号-2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文明办 主办 投稿专用邮箱:ntwmw@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